當然,製造生命不能稱為“罪”,如果那位伯嶽真的是製造瞭如許多生命種類的存在,有關“魂能”的問題,很有可能就是已經被歸納、總結好了的現成知識!
在沒有充分的反例之前,戚遠相信,自己所假設的“魂能”,就是一切生物所必然具備的特質,辵琓也不好意思讓辵琓充當自己的實驗素材,但是去尋找他以及他們,可能存在的製造者,當面請教,則是一個相當不錯的選擇!
在氣態環境中,就不那麼容易搭建法陣了,不是因為需要考慮高密度物質的引力作用,也不是沒有合適的氣態施法材料。
更多還是因為氣態環境中,物質的難以固定,密度小也就意味著微粒子們的可運動範圍大。
同時,距離星雲較近的地方,也沒有固態天體存在,它們一旦離得近了,便會將星雲外圍的物質掠奪吸附,久而久之,整個星雲或許就改變了核心位置,恆星誕生的同時,一個新的恆星系也將出現。
事實上,這才是宇宙天體的正常運動軌跡,它們在漫長的時光中,不斷進行著相互轉化,每一次轉化都是獨一無二的,但人類為了自己的方便,則必須將它們進行分類。
辵琓的家能夠擁有蘊育氣態生命的特殊環境,還能在漫長的生命週期中長時間保持狀態穩定,本身就是極小機率的事件。
如果說,有人為了維護這一特殊環境,將原本在附近的以及即將運動到附近的天體,統一挪動了位置,倒是很有說服
只是如此一來,想要再透過布設法陣,帶著辵琓一起到伯嶽那裡去就很困難了,光是位移著飛出七八光年的距離,就足夠戚遠頭疼的。
於是乎,戚遠只得告別辵琓,透過辵琓提供的相對座標地址,自己駕駛突破號前往。
好在辵琓跟著戚遠學習這麼久,已經把數學中有關集合的部分讀明白了,否則怎麼描述詳細地點,都很成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辵琓原本只有很原始的語言,而並沒有文字,他的語言透過非常原始的物質震動發聲,不過頻率的廣度超過了人類太多,致使已經幾經改良的通曉語言都沒辦法將之直接翻譯成漢語。
但是有了心靈連線,學習漢語就很簡單了,作為戚遠的學生,漢字成了辵琓學會的第一種文字,戚遠也為他留下了一部往期《奧術》合訂本。
過漢語和漢字對於辵琓來說都並不是最佳的交流選擇,原因就在於他的發音方式與人類完全不同,如果僅僅模仿人類的發音範圍,對於他來說就是一種自我限制。
如果辵琓和他的家庭繼續不斷壯大,形成氣態生命的社會,那麼未來可預期的,他們一定會在漢字、漢語的基礎上,繼續擴大語言的詞彙量,使之不斷發展,最終變化成為一種適合於氣態生命社會交流的工具。
那個時候,新語言、新文字,很可能就連戚遠這個傳授了辵琓最初的語言的人,都認不出來了。
但那個時候的通曉語言只會更加強大,溝通交流必然不會成為問題。
甚至於,隨著宇宙中各個智慧種族的語言越來越豐富,越來越多樣化,在宇宙間的交通更為發達後,交流、融合從而促成新的語言的誕生,就有可能解決連神祗都發愁的問題。
當初,魔法之主博卡布,因為人類的語言沒有發展到足以描述融涉世界,而不採取透過思維與戚遠直接交流的方法。
語言,同樣是制約認識的一道枷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