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全知全能是為神,按照蒯教授的說法,這是現代宗教給神祗賦予的概念。
在蒯教授的講解裡,任何事物都是有前後發展過程的,有過去、有現在、有未來,沒什麼是一成不變的。
而現代宗教給神的定義,已經使神沒辦法繼續變化,祂既然全知全能,那就只能保持在這麼個狀態上,宗教和信徒往後再有任何闡發,事實上都是在將他們的神變得更為庸俗。
曾理沒看上黃馨所描述的那種神祗,力量有限、管的事情有限、還要被各種亂七八糟的事情束縛,這樣的神祗有什麼意思?
所謂的“真神”,有什麼意義?就為了活得久?活那麼久做什麼!
如果要有神、要成為神,曾理會選擇“全知全能”!
雖然這個目標看起來沒可能性,但是也就只有這樣的目標才能讓人心安理得了啊!
曾理其實一點都不喜歡每天累到失神的生活,世界融合之前,為了自己想要的生活,為了讓自己在家人、朋友面前挺胸抬頭的生活,他不做,不累,但那不意味著他有那個愛好。
世界融合之後,曾理領略到了一點為了愛好而工作的樂趣,但工作就是工作,他現在就是不想蒯教授失望,不想使妻子在需要幫助的時候失去助力,他十分清楚,黃馨的事業和追求,每一步都艱險重重。
他必須時刻保持強大的戰鬥力,那麼不論黃馨遇到任何挫折,最壞的情況下,他也可以帶著所有親人,和妻子一起遠離塵世。
這一切,都必須由工作來支撐!
既然如此,不如給自己一個目標,完不成無所謂,如果完成了,他就可以心安理得的隨意休憩。
你看,都“全知全能”了,還有什麼可追求的?
這樣一句反問,在任何時候都是理直氣壯的。
或許這就是蒯教授不喜歡同曾理談論太多哲學的原因,老人很清楚,自己的這名學生並不是自己真正的同志,他沒有足夠堅強的精神,社會道德在束縛著他,使他不至於行失踏錯,也使他沒有破釜沉舟的動力。
事實上,曾理這種人才是最多的。
那些喜歡說自己的辛苦,就是為了給兒孫換來幸福的人,不就是這樣的嗎?
那些能夠認清世界不存在一個終極答案、不存在一個做到了就永遠不用再做的“終極目標”,自己做了再多,後輩依舊要做,要辛苦。
清楚明白,自己所面對的人生必定辛苦,而且還敢於正視,勇於要求自己一生都走在艱苦奮鬥的道路上的人,實在是太稀少了。
真正的勇士,一生從容。
曾理算不上勇士,戚遠也沒有意識到自己算不算是真正的勇士,雖然蒯教授對他的期望是最高的。
他此時此刻,沉浸在快樂之中,無法自拔。
將自己的發現,發現的過程,以此發現做出的猜想、推導,全部寫下來,確實是一件非常快樂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