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馨的背後不僅僅有她的戰友、導師、朋友,更有無數自發追求那火紅的理想的普通人們!
在住處關注著會議進展的韓奐和俞兆明相視而笑。
“年輕人已經不用我們擔心了!”
“是啊,多麼有力量的語言,看看那些沐猴而冠的可憐蟲吧,哈哈哈哈!”俞兆明大笑著站起身,走向臥室,卻不由自主地踉蹌了一下,韓奐連忙放下茶杯,趕過去扶住他。
兩位老人等到站穩了,又相對大笑起來。
雖然有無數人為黃馨叫好,她最親近的丈夫卻完全沉浸在學術氛圍裡,絲毫不曾分心於此。
關於救贖之路,曾理能寫的內容不是很多,怎樣根據戚遠提供的座標計算公式,代入計算出目標座標點;怎樣根據戚遠提供的宏觀物質轉化“類粒子”常數的計算公式,計算得出自身的“類粒子”常數……
這裡的“類粒子”,就是指將宏觀下的物質,比如一個人,視作一個粒子。
總體來說,就是一篇根據戚遠的論文中給出的資料、公式,做的一次複現式實驗的報告論文。
任何能夠獲得學術界認可的新成果,都必須有其他人或者組織,可以根據其論文給出的設計方案、實驗過程、實驗手法和實驗資料,複現式實驗後,依舊得出相同的結果和結論。
現式實驗難以獲得成功,獲得的結論與其原本公佈的不同,乃至實驗過程中得到的資料有較大的差距,都會引發疑慮,那個新發現、新成果,就很難得到學界的公認。
甚至於複現式實驗的數量少,有的時候都會造成新發現被質疑。
在曾理的設想中,《奧術》創刊號的
第一篇論文就是戚遠關於救贖之路的論文,這就是一部學術界的“鴻篇鉅製”了,其內容必然空前豐富,僅僅是涉及到的空間變化、物質分佈和有關魔力、陣營、幻覺的部分,就足夠産生數十個、乃至上百個細分的小課題了!
在此之後,就是他和其他人的複現式實驗的報告論文,目前為止,曾理已經和三位與他同一批進入救贖之路,而且也回來了的史詩施法者約好了稿子。
然而這個數量還不夠,他需要等待更多第一批的同行者回歸,在此期間,曾理準備幫戚遠把他的“宇宙飛船”好好搞一搞,說不得,曾理將來自己也會用得上,誰不想到蒼茫宇宙中去看一看呢?
事實上,戚遠所擔心的能源供應並不是最大問題,反而是他一直沒有太在意的動力和結構,才是真正制約法師塔太空旅行的最大要素。
原因很簡單,目前沒有人會考慮放棄傳送法術,轉而尋求以傳統的推進動力加速的方式長途行進,特別是宇宙星空中近乎於沒有摩擦力的環境狀態,類似汽車、輪船、飛機形式的動力裝置都是無效的。
只有火箭、導彈式的推進動力,才能真正發揮功效。
但是推進式動力所考驗的就是能源供應和機體本身結構了,以目前的奧術技術,能源供應不成問題,這比戚遠要求的將整個“宇宙飛船”以點陣傳送術帶入次元空間,所消耗的能量小得太多了!
結構方面,類似火箭、導彈這種傳統的塔形結構,最為可靠,畢竟是經過了數十年反複驗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