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眼界狹小,隨遇而安,簡單地來說,日子過得苦,沒關系的!關鍵是隻要還能夠過下。
只有最後要是實在不能過了、沒有活路了,才會有一種破罐子破摔的感覺,之後要麼是成為流民,直到收到政府救濟或者凍死、餓死;另外的一些人則是‘賣掉’自己,不論是買給那些狗大戶,還是買給那些有野心的人,最後都沒什麼好下場。。。
就像前幾年,異族入侵中原戰亂,中原的人口除了一部分死了,一部分跟著皇帝南渡,剩下的大多數人是直接就留在了中原,移風易俗,化夏為夷。。。
但就算是在這種戰亂的情況下,也沒有多少人願意跟著大秦的商船到更加富庶、更加安定的大秦去。這兩年隨著金人的高壓統治,再加上秦人的滲透,這才有少量的原意跟著大秦的商船東渡,不過就算是在這樣的情況下,願意的人一千個裡面才出的了一個,他們更願意去的地方,是相對而言更加近一點的‘江南’。
因此,這兩年雖然有多達數萬人來到了大秦,但是這裡面除了少數人是自願的,其他的全都是‘被自願的’。這就是他們的心裡面對於遠方的恐懼,恐懼那種‘西出陽關無故人’的悲涼。。。
總之,從簡單易懂的角度來闡述這個問題就是:逼都裝好了,竟然還沒有人看!沒有觀眾的演員,那是多麼的寂寞,寂寞······
但是現在不同了,就算是這些使臣只是一些小渣渣、小雜魚,但是在這裡面,卻是貨真價實的使臣,真正能夠看到重點、傳遞資訊的使臣。
······
使者覲見!
乾坤殿大殿之上,皇帝端坐於陛階之上,滿朝文武大臣也列坐在大殿的兩邊的臺階之上。
在眾人的注視下,一群服飾各異的人,在引路侍從的帶領下,緩緩地來到了大殿之上。對於這些炯炯的目光,老實說現在這些使者確實是沒有心情去理會,他們還處在一片震驚當中:
這座龐大的宮殿建築群,已經一下子將他們所有的心神都給吸引走了。這樣的宮殿不同於現在大多數的宮殿,要是一定要說的話,那就是很有‘古風’,那種非常非常高、非常非常顯眼的高臺建築。
在皇城前皇城,後宮城)的中央處,矗立著龐大的建築群,巨大的高臺之上,一層層的堆疊著宏偉的建築,其中最為耀眼的就是位於最高處的‘乾坤殿’。在四座偏殿的村託之下,位於五層大階梯,共九十九階臺階之上的‘乾坤殿’,在這些‘沒見過世面’的土包子看來,完全就是‘瓊樓玉宇’!
不論是‘南送朝’在江南的仿汴梁皇宮的行宮,還是遠在黑水的金國‘上京’的那個圓頂的皇宮,又或者是倭國的那個面積有十一公頃的仿唐代皇宮的‘寓所’,嗯,高麗人的那個面積三萬三千平米的縮水版王宮實在是難以啟齒也不知道,在棒子那舉世無二的地圖之下,還有沒有與之相匹配的宮殿群了)。
高大的的高臺建築除了看起來雄偉無比、非常有氣勢之外,還有一個作用就是當有人從正面登上高臺,到達最頂上的宮殿的時候,還能夠很有效地震懾對方,打擊對方計程車氣。就比如現在的這種情況:
在登臺的過程中不能夠有停歇,一下子登上了上百階梯,幾十米的高度下來,早就累屁了,能夠努力壓著不讓自己在眾目睽睽之下大喘氣就算是高手了,那還有什麼士氣可言。。。
使者覲見,也不是使節團的所有人都是有資格的,覲見的人金國、宋國分別有三個名額,倭國、高麗、蝦夷人都只有兩個名額。
之後的行為就很簡單了,各方宣讀了一下自己帶來的‘國書’,遞上了進獻給大秦皇帝的禮物:
比如說金國的禮物是一些上好的貂裘、鹿茸、熊膽、人參、東珠等等;宋國的禮物是一些絲綢、名窯瓷器、珍貴木材、藥材等等;倭國禮物的大量的硫磺、一些漆器、倭刀等等;高麗和蝦夷人完全是在同一個水平線上,禮物最少。
這個‘少’可不僅僅是一個形容詞,而是一個數量詞,雖然兩者的禮物在同一個水平線上,但是這其中的一位卻是一點都不一樣,前者是完全沒有誠意,而後者確實是很窮、很落後。
這些棒子就是這樣,在前世的時候,老燁就對於這個民族沒有一點點的好感,是的,是整個‘民族’,如果說倭人是一條守在藩籬之外的惡狼的話,那麼這些棒子就是喜歡吃屎的狗,雖然沒有什麼能力,但是絕對會把你惡心的不要不要的。
他們還有一個特點就是特別會換老大:在秦漢的時候,他們的名字叫做‘箕子朝鮮’,他們的老大是東胡人和匈奴人;漢末隋出的時候他們的叫做扶餘人,讀作高句麗,他們的老大是鮮卑人;盛唐的時候,他們的名字新羅,讀作高麗,老大自然是大唐;再之後他們的名字變成了現在的‘王氏高麗’,老大先是契丹人,現在換成了金國人。。。
在這個時代,如果沒有變化的話,之後他的老大會先後是蒙古人、大萌、滿清、倭奴人,再之後就會分裂為‘北棒子’和‘南棒子’,他們的老大就會變成兩個相互對立的‘白皮’諸陣營。
簡單來說就是,這些家夥不論什麼時候、叫什麼,特點就是膝蓋特別軟、喜歡當狗,還是自帶幹糧的狗,其次就是他們總是很有‘自信’,嗯~,這是一件好事!但是這種自信卻很讓人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