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微訊息靈通一點兒的大臣們都已經知道了昨天的變故。
他們又敬又畏的看著坐在龍椅上的劉協,誰能想到在他們一籌莫展的時候,這位有董卓親手服上帝位的皇帝,就已經搶在他們之前解決了董卓。
更讓他們驚恐的是,這位皇帝的年紀僅僅十歲,僅僅十歲啊!竟然就有如此的手段。
劉協波瀾不驚的看著他們,然後說了一句:“董卓禍亂朝堂,昨日我已經派人將其抓捕歸案,其黨羽大部分也已經下獄。”
“大漢得天之幸,幸得吾皇。以年幼之身,做此大事,實我大漢之福啊!”在殿下的文武百官中忽然轉出一人,此人風度翩翩,文質彬彬,待得眾人仔細一看,原來是蔡邕蔡伯喈。
此人是聞名海內的大儒,論學問沒得說,董卓也是為了邀名,所以將他徵辟做了侍中。
劉協也知道他,他更清楚的是這個人各方面都好,就是政治眼光不太行。
不過這樣也有好處,像這種人一般都不會考慮什麼利益分配之類的東西,他們只會去做自己認為對的事情,一般來說都是好事,所以做朋友是不錯的選擇。
蔡邕出來捧了劉協一句,也算是開了個頭,隨後眾人紛紛拍劉協的馬屁,什麼英明神武,忍辱負重,各種各樣的詞語層出不窮。
饒世劉協臉皮厚如城牆,聽了都有點兒臉紅,不愧是靠筆桿子吃飯的人,夸人都能誇成這樣。
“好了!”劉協咳嗽一聲,止住了眾人的吹捧,說起了正事,“今日早朝有兩件事,其一是論功行賞,其二則是跟眾位愛卿討論一下如何處理董卓及其餘黨?”
隨後劉協一陣論功行賞,將之前曹操聯絡的誅董聯盟的身上沒有官身的人紛紛安排了職位,都是那些可能位階不高,但是手中均有實權的職位。
至於像是之前身上就已經有官職在身的普遍都升了幾個位階,至此朝堂算是被他初步掌握。
對於劉協所做的封賞,朝堂上也沒有其他人表現出異議,只有那些因為依附董卓被攫奪了官位的人心中有些怨念,但是他們也不會蠢到在朝堂上表現出來,畢竟這個小皇帝能夠在董卓手下忍受這麼長時間,也是一個心思深沉之輩,手中又有兵權,萬一惹惱了他,豈不是自找死路。
劉協對於百官的識相很高興,雖然他打算漸漸清洗朝堂,但是如今能不大動干戈就不要大動干戈,畢竟他的勢力其實也並不穩固,如果這群大臣一起向他施壓的話,估計權力運轉就會失衡,他的政令甚至都出不了洛陽。
只有身處其間,劉協才能真正感受到士族的可怕,沒有了這幫人,他連治國都治不了,遙想當年,他還曾經在網上做過鍵盤俠,將天下大亂的原因歸結到士族的身上。
紙上談兵,不外如是。
如今的大漢真的是一個爛攤子啊!
劉協不由得在心中搖了搖頭,隨後他說道:“既然封賞已畢,那麼對於處置董卓餘黨之事,眾位愛卿有何看法啊?”
“臣以為,對於董卓等黨羽,應絕不姑息!臣以為,我等應盡誅其眾!”劉協的話音剛落,立刻就有一個人出來接話,劉協定睛一看,卻是尚書令王允。
“尚書令此言不妥!”正在王允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的時候,曹操也從群臣中站了出來,反駁王允的話。
王允轉過頭看了一眼曹操,心中有些不喜,同朝為官,他自然是知道曹操這個帶頭靠向董卓的人,以前他還頗為不齒此人作為,卻沒想到竟然是皇帝授意,因為此事他還對他另眼相看,卻沒想到如今這人竟然出來反駁他的意見?
曹操卻是不知道王允心中的想法,當然,他即便是知道也不會當成一回事,他就事論事道:“陛下容稟,董卓手下西涼鐵騎武風甚重,盡皆為虎狼之兵,其將領牛輔,李傕,郭汜,張濟徐榮等人也都是身經百戰之將領,臣以為最好能夠收其心,免其罪,然後收其兵,也免得他們狗急跳牆。”
王允皺了皺眉頭,正待反駁曹操的話,卻沒想到又有一個人跳了出來,說道:“曹將軍此言差矣。董卓餘黨大部分都是十惡不赦之徒,若是輕易放過他們,豈不是讓人覺得我大漢皇帝好欺負?區區幾個跳樑小醜都處置不了?臣以為不應赦免!”
曹操定睛一看,卻發現原來是城門校尉伍瓊。
劉協見此,忽然覺得有些意思,這人可是袁家的人!
喜歡諸天之大漢揚威請大家收藏:()諸天之大漢揚威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