孰料,“卻道海棠依舊”,侍女的回答讓詞人喜出望外卻又無奈黯然,“卻”字道出了“捲簾人”不解詞人心以及詞人的意外之喜,詞人的細膩委婉和侍女的粗疏淡漠形成對比。
試問”的結果——“卻道海棠依舊。”
侍女的回答卻讓詞人感到非常意外。
本來以為經過一夜風雨,海棠花一定凋謝得不成樣子了,可是侍女捲起窗簾,看了看外面之後,卻漫不經心地答道:海棠花還是那樣。
一個“卻”字,既表明侍女對女主人委曲的心事毫無覺察,對窗外發生的變化無動於衷,也表明詞人聽到答話後感到疑惑不解。
她想:“雨疏風驟”之後,“海棠”怎會“依舊”呢?這就非常自然地帶出了結尾兩句。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這既是對侍女的反詰,也像是自言自語:這個粗心的丫頭,你知道不知道,園中的海棠應該是綠葉繁茂、紅花稀少才是。
這句對白寫出了詩畫所不能道,寫出了傷春易春的閨中人複雜的神情口吻,可謂“傳神之筆。
“應是”,表明詞人對窗外景象的推測與判斷,口吻極當。因為她畢竟尚未親眼目睹,所以說話時要留有餘地。
同時,這一詞語中也暗含著“必然是”和“不得不是”之意。
海棠雖好,風雨無情,它是不可能長開不謝的。
一語之中,含有不盡的無可奈何的惜花情在,可謂語淺意深。
而這一層惜花的殷殷情意,自然是“捲簾人”所不能體察也無須更多理會的,她畢竟不能像她的女主人那樣感情細膩,那樣對自然和人生有著更深的感悟。這也許是她所以作出上面的回答的原因。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末了的“綠肥紅瘦”一語,更是全詞的精絕之筆,將來肯定會為世人所稱道。
“綠”代替葉,“紅”代替花,是兩種顏色的對比;“肥”形容雨後的葉子因水份充足而茂盛肥大,“瘦”形容雨後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謝稀少,是兩種狀態的對比。本來平平常常的四個字,經詞人的搭配組合,竟顯得如此色彩鮮明、形象生動,這實在是語言運用上的一個創造。
由這四個字生髮聯想,那“紅瘦”正是表明春天的漸漸消逝,而“綠肥”正是象徵著綠葉成蔭的盛夏的即將來臨。這種極富概括性的語言,又實在令人歎為觀止。
此詞借宿酒醒後詢問花事的描寫,委婉地表達了作者憐花惜花的心情,充分體現出作者對大自然、對春天的熱愛,也流露了內心的苦悶。
全詞篇幅雖短,但含蓄蘊藉,意味深長,以景襯情,委曲精工,輕靈新巧,對人物心理情緒的刻畫栩栩如生,以對話推動詞意發展,跌宕起伏,極盡傳神之妙,顯示出作者深厚的藝術功力。
可以說,這首詞絕對會成為婉約派的代表作之一。
“聽完呂深深的分析,我才知道這首詞有多好。”
“呂深深的解析簡直太牛了,如果不是官方認證,我都懷疑這是谷浩的小號,不然她怎麼這麼瞭解谷浩。”
“我好喜歡這首詞呀。”
“寫的真好。”
當大家還沉浸在詞的時候,“趁學姐還沒有回來,我們把這首詞譜成曲吧。”
“啥?現場寫歌?”
“牛批。”
呂深深解釋道:“古時候,詞本來就是用來唱的。”
谷浩來到鋼琴前坐下:“這是為學姐買的鋼琴,我先來試一試。”
噔噔噔……
噔噔……<i、fa、so、si……
“谷浩到底會不會彈呀?”
“這,我也會。”
“小癟菜,還是換馮奕來彈吧。”
“哈哈,居然有十多萬人看谷浩彈棉花,對不起,是彈鋼琴。”<e……”
突然。
噔噔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