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陽鎮戰鬥
新四軍在皖南水陽鎮對日軍的伏擊戰。1939年1月6日下午4時許,新四軍第2支隊偵悉日軍百餘人由安徽省宣城縣北水陽鎮沿東西兩河岸北犯。下午6時,第3團第2連,第4團第1、第8、第9連共4個連,自狸頭橋附近張家村出發,以夜行軍抵達白沙裡東西兩河岸設伏。另以第3團第4連隱蔽進至水陽附近,待天明敵進攻時由後尾猛襲。7日晨8時左右,日軍自東西兩岸平行北進,主力走西岸,當即遭到新四軍設伏部隊的猛烈射擊,激戰3小時,斃敵31人。殘敵向黃池鎮方向潰退,新四軍遂佔領水陽鎮。
橫山(蘇南)戰鬥
新四軍在蘇南橫山地區粉碎日軍進攻的戰鬥。1939年1月8日上午7時許,侵佔江蘇省江寧縣秣陵關、陶吳、小丹陽、謝村、橫溪橋各地的日軍,對駐江寧縣橫山地區的新四軍第2支隊第3團實施分進合擊。日軍幾次發起衝鋒,皆被新四軍擊退。激戰至下午4時,日軍倉皇潰逃。新四軍乘勝將陶吳鎮偽靖隊全部繳獲。此次佔戰鬥歷時5小時,斃傷日軍50餘人,俘偽軍70餘人。新四軍亡2人,傷7人。
繁昌戰鬥
新四軍第3支隊擔任皖南長江沿岸防禦任務期間的首次戰鬥。1938年11月,原駐銅陵、繁昌地區的國民黨軍在日軍進攻時節節敗退,國民黨第3戰區將新四軍第3支隊從青弋江調來加強長江沿岸防禦。12月26日,第3支隊在打退日軍的“掃蕩”後乘勝追擊,收復繁昌縣城。1939年1月10日,日軍2400餘人分多路向繁昌進攻。第3支隊第5團第2營奮起還擊,經激戰,迫敵退至馬壩。次日,日軍繼續向繁昌進攻,佔領繁昌縣城。13日,第3支隊在游擊隊的配合下向敵進行反擊。日軍被迫向峨橋、橫山潰退。此次戰鬥擊斃日軍20餘人,新四軍傷亡9人。
餘家店戰鬥
新四軍在豫鄂邊區對日軍的首次戰鬥。1939年1月17日,新四軍第4支隊第8團留守處兩個連隊80餘人組成的新四軍獨立遊擊大隊及隨行幹部60餘人,由河南省確山縣竹溝鎮出發,向湖北省信陽和應山縣交界處挺進,以建立四望山抗日根據地。2月26日,到達應山,正值日軍100餘人和偽軍一部向駐羅家廟的國民黨軍進攻,為支援友軍,獨立遊擊大隊主動阻擊日軍,在餘家店與敵展開激戰,堅持12個小時,將敵擊退,共擊斃日軍20餘人。新四軍獨立遊擊大隊第6大隊政治委員熊作芳在戰鬥中負傷。
官陡門戰鬥
新四軍的首次長途奔襲戰鬥。1939年1月18日,新四軍第2支隊第3團由支隊副司令員粟裕率領,從江蘇省高淳縣與安徽省當塗縣交界地區踏雪冒雨出發,長途奔襲安徽省蕪湖日軍飛機場附近的偽軍據點官陡門。20日傍晚到達當塗縣亭頭鎮,即派小分隊封鎖南北通路,監視黃池鎮、青山街的日軍。突擊部隊以木船、繩索渡過青山河,然後跑步奔襲,於21日凌晨4時抵近官陡門,衝進偽軍據點。此次戰鬥,從開始攻擊到解放戰鬥z約8分鐘,連同清掃戰場總共不足半小時,全殲守敵300餘人,其中俘57人,繳獲機槍4挺、長短槍70餘支。
蘆家廟戰鬥
新四軍在豫皖蘇邊區蘆家廟打擊偽軍的戰鬥。1939年1月30日,偽豫東“剿共“第1支隊崔華山部800餘人,從亳縣商丘公路的塢牆出發,進佔安徽省亳縣城東北25裡之蘆家廟。新四軍遊擊支隊第2營於2月8日到達蘆家廟附近,決定配合友軍打擊該敵。9日凌晨1時,第2營由距離蘆家廟12裡之小奈集隱蔽前進,5連由東而西,4連、6連由南而北,向敵合擊。凌晨3時發起衝擊,敵據屋頑抗,激戰3小時,殘敵向塢牆潰逃。此次戰鬥共擊斃偽軍100餘人,繳獲步槍87支、輕機槍1挺、馬4匹、子彈千餘發、軍用品一批。新四軍亡幹部1人,傷幹部1人、士兵17人。
抗戰初期繳獲敵資最多三官殿伏擊戰
1940年5月14日,新四軍挺進縱隊剛返回江都大橋吳家橋地區,日偽軍300多人分三路從仙女廟出發,向大橋地區猛撲。
日寇一支運輸部隊從嘶馬向大橋進發。江都縣抗日自衛總團1中隊奉命進行襲擊。謝有才中隊長率領部隊埋伏在嘶馬和大橋之間的沙畦、三官殿一線。當敵軍運輸隊進入伏擊圈,戰士們奮勇爭先向敵人衝殺而去。
經過一個多小時的激戰,大部分日軍被消滅。這次戰鬥共斃傷日偽軍40餘人,俘虜20餘人,繳獲各種武器近百件,彈藥近萬發,軍用物資60余車,新四軍大獲全勝。同時2中隊戰士埋伏在大橋鎮南郊,襲擊了三江營來犯之敵,繳獲日軍3匹大洋馬。這是抗戰初期繳獲敵資最多的一次戰鬥。
華中反攻第一戰車橋戰役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車橋雖今屬淮安,抗戰期間卻隸屬揚州的蘇中一分割槽,是寶應的重鎮,而參戰部隊也全由蘇中新四軍組成。
1944年3月5日1時50分,第1師擔任主攻車橋的部隊採取遠端奔襲的手段,利用夜色掩護,避開日軍的外圍據點,在炮兵大隊火力的支援下,以突然迅猛的動作,從南北兩面直接攻擊並攻入車橋。經一夜激烈戰鬥,摧毀敵碉堡50餘個,全殲駐守偽軍1個大隊,並將日軍壓縮包圍於其核心工事之內。第1師部隊對車橋的進攻,震動了附近據點的日偽軍,由寶應縣城東北塔兒頭、曹甸鎮出援的日軍100餘人,進至大施河時,遭第1師警戒部隊阻擊,被迫退回。
由淮陰、淮安、泗陽、漣水等地的日軍乘裝甲車、汽車分5批向車橋增援。當第1批增援日軍進至車橋以西的蘆家灘時,遭到第1師阻援部隊的沉重打擊,被迫退入我軍預先設定的地雷區。趁著雷群爆炸之際,第1師阻擊部隊奮勇出擊,殲滅日軍240餘人。接著又給逐次增援之日軍以殲滅性打擊,迫使日軍退守在朝莊地區。6日晨,困守車橋核心工事之內負隅頑抗的殘餘日軍乘隙逃往淮安,第1師各部乘勝擴大戰果,戰至13日,相繼收復涇縣、曹甸鎮等日軍據點12個,戰役遂告結束。
車橋戰役共殲滅日軍460餘人,生俘日軍24人。同時,全殲偽軍480餘人,繳獲了大量武器彈藥和物資。此次戰役是抗戰以來新四軍在華中地區殲滅日軍最多的一次戰役,打通了蘇中與蘇北、淮南、淮北抗日根據地的聯絡,揭開了華中地區戰略反攻的序幕。
蘇中殲敵最多戰役三垛河口伏擊戰
1945年4月28日午後2時,敵從三垛出發,前頭是日軍1個分隊,其次是偽軍1500餘人,再次是日軍兩個中隊300餘人,後衛是偽軍第87團第3營;另有3艘汽艇,拖民船20餘隻,滿載輜重,船上有日軍50餘人,偽軍200餘人,與陸上部隊並進。敵進入伏擊圈後,右翼江都獨立團第3營向敵開火,第52團3個連向敵猛撲,特務第5團、江都獨立團各一部進行夾擊,將敵斷成幾小股,分頭予以殲滅。殘敵退至新莊附近。
經過三個多小時的戰鬥,一場激烈而又漂亮的伏擊戰勝利結束。這次戰鬥共殲日偽軍1800多人,其中擊斃日軍240多人、偽軍600多人,俘山本顧問等日軍7人、少將團長馬佑銘和中校副團長韓永恩以下偽軍958人。
三垛河口伏擊戰是蘇中一分割槽在抗日戰爭中殲滅日偽軍最多的一次戰鬥,也是蘇中地區繼車橋戰役後的又一大捷,為奪取蘇中抗日戰爭的最後勝利奠定了基礎,受到了新四軍軍部的通令嘉獎。
喜歡國色芬芳請大家收藏:()國色芬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