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網”最新網址:https://wfxs.app,請您新增收藏以便訪問
當前位置:微風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國色芬芳 > 鐵頭娃 四十五

鐵頭娃 四十五 (第2/2頁)

上一頁 章節列表 下一章
好書推薦: 奮鬥在貞觀 三國:開局自爆身份,這天下穩了 靖康前夜,我成了鄆王趙楷 駙馬乃紅顏 紈絝修煉手冊 三國:我曹家長孫,開局毒翻赤壁 亮劍:我被李雲龍拜為大哥 大唐順風鏢局 帶著軍火庫到大明 山賊票號 人在三國,開局自爆穿越者身份 戰神文鴛 為政大明 開局狙了個大佐 空間第一農女 帶著手機闖大明 標準的領主生活 公主我真不是太監 大明鐵骨 祖父漢武帝:開局慫恿我爹造反

1942年11月,為加強地方武裝建設,成立淮北軍區。軍區領導機關由第四師領導機關兼,司令員彭雪楓,政治委員鄧子恢,參謀長張震,政治部主任吳芝圃。轄4個軍分割槽。

1944年9月11日,在夏邑縣八里莊的戰鬥中,彭雪楓英勇犧牲。張愛萍繼任第四師師長和淮北軍區司令員,韋國清任第四師副師長和淮北軍區副司令員。

新四軍第四師在抗日戰爭中堅持和發展了淮北抗日根據地,共殲敵6萬餘人,主力部隊發展到3.2萬餘人,還組建了地方武裝2.3萬餘。

第五師

轉戰鄂豫皖湘贛

1941年4月5日,豫鄂挺進縱隊 1945年1月新四軍五師主要領導合影改編為新四軍第五師。師長兼政治委員李先念(後鄭位三任政治委員),參謀長劉少卿,政治部主任任質斌。轄第十三、第十四、第十五旅,第一、第二、第三遊擊縱隊,以及豫鄂邊區保安司令部,11月又組建了特務旅。第十三旅由原豫鄂挺進縱隊第二、第三、第五團編成,並依次改番號為第三十七、第三十八、第三十九團。旅長周志堅,政治委員方正平,副旅長蕭遠久,參謀長黃霖,政治部主任慄在山。第十四旅由原豫鄂挺進縱隊第一團、黃岡地方武裝、第九團編成,並依次改番號為第四十、第四十一、第四十二團。旅長羅厚福,政治委員張體學,副旅長吳林煥,參謀長熊作芳,政治部主任夏農苔。第十五旅由原豫鄂挺進縱隊第六、第十、第八團編成,並依次改番號為第四十三、第四十四、第四十五團。旅長王海山,政治委員周志剛,副旅長朱立文,參謀長張文津,政治部主任張執一。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第一遊擊縱隊由原豫鄂挺進縱隊第四團和第十團一部組成。司令員楊經曲,政治委員張執一,政治部主任王潛。轄第一、第三團。第五師師長李先念

第二遊擊縱隊由原豫鄂挺進縱隊第七團與信南地方武裝編成。司令員黃霖,政治委員劉子厚,參謀長餘學禮,政治部主任胡任倫。轄第四、第六團。

第三遊擊縱隊由鄂東地方武裝編成。司令員兼政治委員何耀榜。同年11月併入特務旅。

特務旅由第四十團和第三遊擊縱隊編成。旅長羅厚福,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何耀榜。轄第一、第三團。1942年4月撤銷番號。

第五師建立地方武裝指揮機構,與其它師有所不同。一個不同是,早在1942年,就建立了5個軍分割槽,但是直到1944年10月,才有鄂豫皖湘贛軍區,統一領導各軍分割槽。軍區領導機關由第五師領導機關兼。

第五師活動於武漢四周,地跨鄂、豫、皖、湘、贛5省邊區,長期遠離軍部,孤懸敵後,擔負著獨立堅持抗日遊擊戰爭,建立和發展鄂豫邊抗日根據地的任務。新四軍第五師在抗日戰爭中對敵作戰1000餘次,殲日偽軍4.11萬餘人,建立了鄂豫皖湘贛邊區的廣大抗日根據地,主力部隊發展到4.7萬餘人,組建了民兵30餘萬人。

第六師

堅持蘇南陣地

1941年2月,新四軍新四軍第六師由蘇南的新四軍部隊編成。師長兼政治委員和政治部主任譚震林,參謀長羅忠毅。轄第十六旅和第十八旅。第六師活動於西起南京、蕪湖,東至淞滬,北瀕長江,南抵天目山麓的蘇南抗日根據地,戰鬥在日偽的心腹地區,擔負著堅持蘇南抗日

第六師師長譚震林游擊戰爭的任務。

第十六旅由戰鬥在茅山地區的第二支隊改編。旅長由羅忠毅兼,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廖海濤,參謀長王勝。轄第四十六、第四十七、第四十八團。

第十八旅由戰鬥在東路地區的第三支隊改編。旅長是皖南事變中突圍來到蘇南的江渭清,政治委員溫玉成,參謀長夏光,政治部主任張英。轄第五十二、第五十三、第五十四團。5月又組建了第五十一團。

第六師在抗日戰爭中經歷了艱苦卓絕的反“掃蕩”、反“清鄉”鬥爭,始終堅持蘇南陣地,直到抗日戰爭取得勝利。

第七師

燃起皖江烽火

1941年5月1日,新四軍第七師由無為遊擊縱隊、第三支隊挺進團和皖南事變突圍部隊編成。師長張鼎丞(未到職),政治委員曾希聖,參謀長李志高,政治部主任何偉。轄第十九旅和挺進團,共1900餘人。同年11月,也是皖南事變突圍的傅秋濤任副師長。第七師師長張鼎丞

第七師活動於東起江浦,西到嶽西、宿松,南至太平、族德,北鄰合肥,長江橫貫於中的皖江抗日根據地,擔負著堅持皖南和發展皖中、皖西抗日遊擊戰爭的任務。

第十九旅旅長孫仲德,政治委員曾希聖兼,參謀長林維先,政治部主任何偉兼。轄第五十五、第五十六、第五十七團。1942年2月,以挺進團與桐西獨立團合編為第五十八團。

1943年3月,皖中軍區成立。軍區領導機關由第七師領導機關兼,領導人相同。此時,日軍錯誤判斷新四軍軍部已遷至皖中,因而對皖中地區實施了大規模的“掃蕩”。為適應鬥爭需要,第七師實行主力地方化,將所轄部隊和地方武裝組建為4個支隊和3個軍分割槽。第七師為了打破日軍和汪精衛政權的經濟封鎖,開展“貿易戰“,設法與日汪地方政府達成協議用糧食換軍用物資。

浙東遊擊縱隊主要領導人,左二何克希第七師在抗日戰爭中浴血奮戰,共殲日偽軍2萬餘人,主力部隊發展到2萬餘人,組建地方武裝7000餘人,堅持了皖中、皖南、皖西的抗日遊擊戰爭,向東溝通了與第二師、第六師的聯絡,向西溝通了與第五師的聯絡,鞏固和發展了皖江抗日根據地。

浙東遊擊縱隊

1943年12月22日,新四軍軍部命令三北遊擊司令部及所轄部隊正式編為新四軍浙東遊擊縱隊。司令員何克希,政治委員譚啟龍,參謀長劉亨雲,政治部主任張文碧。轄第三支隊、第五支隊、金蕭支隊、浦東支隊(後稱淞滬支隊)、三北自衛總隊、四明自衛總隊,以及教導大隊、警衛大隊、海防大隊,共2300餘人。第三支隊支隊長餘龍貴,政治委員林達。第五支隊支隊長王勝,政治委員邱相田。金蕭支隊支隊長蔡群帆,政治委員楊思一。浦東支隊支隊長朱亞民,政治委員姜傑。三北自衛總隊總隊長兼政治委員王耀中。四明自衛總隊總隊長羅白樺,政治委員劉清揚。

喜歡國色芬芳請大家收藏:()國色芬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章節報錯(免登入)

上一頁 章節列表 下一章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