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罪釋放
1945年9月12日至1948年3月底,岡村先後以“中國戰區日本官兵善後總聯絡部長官”和“聯絡班長”等名義,被中國政府軟禁在南京,除協助遣返日軍、日僑外,還充當國民黨軍事當局的秘密軍事顧問。
1948年3月底,被解往上海候審。8月中旬,被正式送進上海戰犯監獄,但不久以“保外就醫”名義被監視居住於上海黃渡路秘密住所。
1949年1月26日,中華民國政府軍事法庭在上海宣佈其“無罪”。與此同時,中國國內因岡村被宣判無罪釋放一事陡起風波。1月28日,中共中央透過新華社發表宣告,向南京方面提出強烈抗議,譴責對岡村寧次的判決,要求重新逮捕他。此時蔣介石已宣佈下野,代總統李宗仁為爭取和談,下令重新逮捕岡村寧次,但淞滬警備司令湯恩伯卻將命令扣壓不發。當天,湯恩伯當晚即派副官來到岡村在上海臨時借住的寓所內,通知他於次日晨6時30分之前到戰犯監獄集合,與獄中其他在押的日本人同乘美國輪船回國。
1949年1月30日上午10時,岡村搭乘“維克斯”號美輪駛離上海黃浦港,回到日本。
戰後歲月
1950年前後,一批戰前日本軍隊的官兵醞釀成立了“戰友會”,岡村被邀請掛名為該會的副會長。在戰友會的資助下,岡村到各地巡迴演講,千方百計地擴大右翼勢力,以抵消日共等左翼政黨組織在戰後迅速擴大的影響。
戰後初期,蔣介石為了重振旗鼓,培養所謂“中堅幹部”,在臺北市郊陽明山成立了“革命實踐研究院”,並親自兼任院長。該院不僅培訓黨政幹部,還設有軍官訓練團培訓各級軍事幹部,岡村寧次等一些原日軍將佐被聘請為高階軍事教官,他本人還有該院的“顧問”頭銜。
進入60年代以後,隨著日本經濟的恢復和迅速發展,軍國主義思潮也在社會上進一步抬頭。岡村等一批戰前法西斯將佐的生活境遇已有了很大的改善,他也搬進了在東京的新居。這時,許多政界名流如魏德邁之類的“國際友人”,時常來拜訪他。日本自衛隊的軍官還慕名常來向他請教問題,著實令他歡喜了一陣。
可是,好景不長。1962年4月,他此時唯一的兒子忠正暴死,終年僅49歲。忠正的生母星野理枝死後,便跟著祖母阿定生活,由於祖母的溺愛和仗著有一個步步高昇的父親,他一直不思上進。從岡村日記裡的零散記載中可以看出,岡村並不喜歡他。但是,他的晚年畢竟需要有兒子來照顧。忠正之死,對岡村的打擊很大,這一年岡村已經78歲。
1963年初,日本防衛廳戰史室請岡村整理自己的日記和撰寫個人回憶錄,以“啟示”自衛隊青年幹部。接受這件事情後,他在老部下宮崎週一等人的協助下,於同年4月份開始動筆。為了宣揚“日本精神”和以他的立場去“說清歷史事實”,他壓抑下失子的痛苦和時而發作的肺病的折磨,用了兩年時間撰寫完畢。
回憶錄寫完了,1966年9月,他的心臟突然發病,因搶救不及時而猝死,終年82歲。
軼事典故
1944年1月,張彥彬在清東軍分割槽獨立團二營五連任副班長。一天,他們連隊接到團裡的一個任務到濰縣北部的海邊草窪地將一個日本戰俘押解到清東軍分割槽。連裡將任務交給了張彥彬所在排。
關押日本戰俘的地點距清東軍分割槽有50多公里,考慮到一路都是鬼子、偽軍的據點、碉堡,白天容易暴露目標,晚上行軍比較安全。張彥彬他們受領任務後,當天晚上就出發了。到達目的地的第二天晚上,他們就押著那個日本兵往回走。
張彥彬仔細打量被押送的日本俘虜,他年紀30歲左右,個子不高,穿著、氣質和一般的日本兵大不一樣。張彥彬當時心裡在想肯定是個重要人物。
排長將全排分為三組,由前至後分別探路、護送、殿後。大家連夜趕路,天還沒亮就抵達了清東軍分割槽所在地。“我們一路上都小心翼翼,行軍時都貓著腰,到了後半夜,在進入一個稍微安全的小山溝後,才稍做休整。”張彥彬回憶說。
完成任務後,大家如釋重負。後來他們才知道,押送的這個日本兵,是侵華日軍華北方面軍司令岡村寧次的侄子山田井馬。
1944年1月7日,日軍第一師團一○八聯隊中尉飛行員山田井馬駕駛972型戰鬥機,由濟南起飛,沿膠濟鐵路飛往青島。飛機起飛後不久,由於機械故障,約上午8時許,一頭扎進魯東解放區昌邑縣東利漁村附近的一條小河裡,飛行員被村裡的民兵活捉。
渤海軍區敵工部門經過審訊查明,這個被俘的日軍飛行員叫山田井馬,是日本關東軍一個高階將領的兒子,還是侵華日軍華北方面軍司令岡村寧次的侄子。
對於這樣一個身份特殊的飛行員,侵華日軍山東當局對他的失蹤異常關注,萬分焦急。事發當天,即派飛機到降落地區及濰縣、昌邑北部沿海一帶巡查。1月10日,日偽軍800餘人從濰縣等地出動,在4架飛機的配合下,趕赴昌邑北部地區進行大規模搜查,尋找失事降落的飛機和飛行員,但一無所獲。此後,日軍又派出飛機在我廣饒北部和利津東部地區上空投撒傳單,聲言“只要放回飛行員,願以大批武器交換,也可另提條件,均予照辦”。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就這樣,我軍用山田井馬換來了50餘名我軍被俘官兵和一大批輕重武器、彈藥及藥品。獲釋的50餘名官兵在後來的抗戰中繼續奮戰在對敵鬥爭前線,更加英勇頑強,多次殺敵建功。“這算是那時我們和日本人做的最賺的一筆'買賣'了!”張彥彬老人大笑著對記者說。
親屬成員
妻子理枝,岡村寧次從事諜報工作期間,在東京病逝。
大兒子忠正,在岡村寧次晚年時期裡暴死。
小兒子武正,跟隨父親岡村寧次在從事諜報工作期間,在上海患上了猩紅熱,夭折。
父親岡村寧永,祖上是武士,後來家道中落。
母親阿定。
板垣徵四郎(1885年1月21日1948年12月23日),大和族,日本陸軍大將,甲級戰犯,日本巖手縣人。先後畢業於陸軍士官學校和陸軍大學。
參加過日俄戰爭,1916年陸軍大學畢業後,曾任駐華武官助理,長期在昆明、武漢、瀋陽等地從事間諜活動。1926年8月任參謀本部兵要地誌班班長,1928年3月任駐天津步兵第33團團長。1929~1932年任關東軍高階參謀、關東軍第2課課長,與石原莞爾等人積極策劃“九一八”事變,扶植偽滿政府。1932年8月任偽滿洲國執政顧問,晉少將。1934年12月任關東軍副參謀長,製造內蒙“獨立”和綏遠事件。1936年3月任關東軍參謀長,晉中將。1937年3月任第5師團師團長,率部參加太原會戰及徐州會戰。1938年6月任陸軍大臣。1939年9月任日本侵華派遣軍參謀總長。1941年7月晉大將,任駐朝日軍司令。
1945年4月任第7方面軍司令,在馬來亞、荷屬東印度指揮日軍作戰;9月在新加坡率部向英軍投降。1948年被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判處絞刑。
人物履歷
早年尚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