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和會
協和會的來歷和石原莞爾密切相關。9.18事變以後,在石原莞爾的指示下山口重次和小澤開作把原來自發的“滿洲青年聯盟”解散而代之以關東軍資助的“協和黨”,板垣徵四郎參謀長親批了兩萬大洋的第一筆經費。石原莞爾不信任政黨,認為所有政黨到最後都會被財閥收買而不利於軍部的統治,所以一開始就應該有一個代表軍部的“政黨”。
但這個“協和黨法”一直不見釋出,當時還只是中佐的石原莞爾喊來了“滿洲國總務長官”駒井德三問清了原委後嚇了一跳,不釋出的理由是溥儀不同意。
石原莞爾“溥儀是什麼東西?他不同意就不同意了?”
駒井德三“道理是這樣,但名義上怎麼著他是'滿洲國執政',他不同意也沒辦法。”
石原莞爾“溥儀為什麼不同意成立協和黨?”
駒井德三“溥儀反對'黨'的稱呼,他原來就是被革命黨趕下皇位的,所以對'黨'這個字過敏,什麼都行,就不能黨”。
從此以後就叫“協和會”,不叫“協和黨”。
在對政黨的看法上,東條英機和石原莞爾完全一樣。東條英機也是支援近衛內閣解散全部政黨而代之以“大政翼贊會”的主張的。但和一直在感激協和會在滿洲事變幫了關東軍大忙的石原莞爾不同,東條英機覺得那就是一夥成不了事的地痞流氓,也只有像石原莞爾那樣的流氓才會和他們情投意合。東條覺得在某種意義上,協和會是比共產黨更加危險的不穩定因素,特別是石原這個協和會後臺還一直在企圖透過北京大學教授鮑明鈴想和中國駐美大使胡適取得聯絡以便開啟日蔣談判的路子。
對於石原莞爾持這種看法的人其實不止東條英機一個人。所以在1938年5月東條英機走馬上任陸軍次官的時候,關東軍參謀長這個職務由石原莞爾代理了半個月,但最後不是像不少人所猜想或擔心的那樣由石原莞爾接任,而是由和東條英機私交甚厚的第十師團長磯谷廉介中將來接任,因為對日本陸軍來說,石原莞爾已經沒有用了。
1938年6月,石原莞爾向磯谷廉介提出包括加強協和會,約束日本人官吏和廢除關東軍第四課(就是那個片倉衷中佐為課長的主管滿洲國事務的部門)這三個構想的改革方案,被磯谷廉介拒絕,一怒之下,來了個不請而辭,脫下軍裝留下一份辭職報告就回日本了,為減少此事影響,在板垣徵四郎安排下,住進了東大醫院(當時的東條次長估計還想把他弄進精神病院呢)。出院後任舞鶴要塞司令(手下一個兵都沒有,完全一個閒職)。
1939年8月晉升陸軍中將,在支那派遣軍總參謀長板垣徵四郎推薦下出任第16師團司令官。石原與東條英機等關係繼續惡化,多次公開宣揚東條英機、梅津美治郎之輩才是日本的敵人,他們是世界的敵人,他們全都應該槍斃。對於這種挑釁,東條派自然不會視而不見。1941年3月,石原被編入預備役。
逃脫罪行
1945年日本投降後,石原莞爾認為自己是受東條英機迫害的和平主義者,發表了《我們的世界觀筆記》、《新日本的出路》,釋出了“放棄戰爭”的概念,並提出建設“不要戰爭的文明”等主張。
遠東國際軍事法庭以東條英機劃界,鑑於石原莞爾與東條英機關係非常惡劣、水火不容,且反對擴大戰爭,不追究其戰爭責任。石原莞爾覺得自己連個“戰犯”都沒有混上很沒面子,又開始為自己湊戰犯素材。當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向他調查時,石原莞爾競說“想說的話堆積如山,滿洲事變的中心人物就是我這個石原,但是這個石原為什麼不是戰犯?這根本不合邏輯,所以想說的話堆積如山。”石原莞爾證詞中提到過的人,像板垣徵四郎、土肥原賢二等成了甲級戰犯,其他人也大部分成為戰犯.就他沒有列入戰犯名單。
代表作品
《現在及將來的日本國防》
《戰爭史大觀》
《扭轉國運的根本國策滿蒙問題解決案》
《關東軍領有滿蒙計劃》
《從軍事上看日美戰爭》
《滿蒙問題我見》
家族成員
石原莞爾沒有子女,他去世後,整理他遺物和辦喪的都是他的弟弟石原六郎操辦的。
岡村寧次,男。侵華日軍戰犯,百團大戰後調任華北方面最高司令長官,指揮日軍對八路軍各抗日根據地進行了殘酷的大掃蕩。並對華北地區的平民進行了慘絕人寰的屠殺(三光政策),抗日戰爭末期任日本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官。昭和軍閥的三羽烏的第三位。
岡村寧次先後就讀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日本陸軍大學。曾參加日俄戰爭和第一次世界大戰。1913年陸軍大學畢業後在參謀本部任職。1917年在駐華武官處工作。1919年回國後,長期供職於陸軍參謀本部,研究中國情報。1925~1927年任北洋軍閥孫傳芳的軍事顧問,參與中國內戰。1945年日本投降後,率侵華日軍向中華民國政府投降,於9月9日在南京簽署投降書。岡村寧次在當時延安公佈的日本戰犯名單中被列為首要戰爭罪犯,本應加以嚴懲,但因受到國民政府的庇護,未受法律制裁。在解放戰爭時期,他曾被聘為蔣介石的軍事顧問,參與策劃對解放區的進犯。1949年1月,被國民政府宣判“無罪”,同年4月返回日本。1950年被聘為臺灣“革命實踐研究院”高階教官。1957年任日本鄉友會聯盟會長。1966年9月2日死於日本。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人物生平
1884年5月15日,岡村寧次出生在日本東京四名坂町街區的一個沒落武士家庭。由於日本孕婦在胎兒隆起後有束腰的習慣,加之不足月份,所以他出生時很瘦弱。他的父母岡村寧永夫婦此前生過一個兒子,卻夭折了,他們擔心這個孩子仍然活不下來。在給這個孩子起名時,寧永取自己名字裡的“寧”字,再加一個表示順序的“次”字,就是岡村寧次。
岡村寧次4歲開始,寧永夫婦就教他認一些簡單的漢字,並規定他每日作息時間和識字進度。
1890年3月,岡村寧次入坂町小學,開始了長達8年的小學時代。
1897年,13歲的岡村寧次小學畢業,考進了著名的東京專門學校(1902年更名為早稻田大學)的附設中學部。由於該校當時的收費較高,所以岡村寧次僅僅在此讀了一年多一點的時間,後轉入東京陸軍幼年學校。
1898年9月,岡村寧次身穿草綠色軍裝參加了入學典禮,從此邁出了他軍人生涯的第一步。
1904年,岡村寧次以優異的成績從陸士畢業。同年2月,日俄戰爭爆發。被分配到麻布步兵第一聯隊擔任補充部隊小隊副的岡村寧次,懷著為天皇建功立勳的迫切心情,恨不得馬上馳騁疆場。在岡村寧次的一再請戰下,上司終於批准了他的請求,於翌年4月將岡村寧次從補充部隊轉到步兵第四十九聯隊,作為新編第十三師團的一個小隊長參加庫頁島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