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網”最新網址:https://wfxs.app,請您新增收藏以便訪問
當前位置:微風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國色芬芳 > 偷心賊 三十二

偷心賊 三十二 (第1/2頁)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頁
好書推薦: 為政大明 開局狙了個大佐 空間第一農女 帶著手機闖大明 標準的領主生活 公主我真不是太監 大明鐵骨 祖父漢武帝:開局慫恿我爹造反 聚寶盆中的大明 大唐逍遙侯 寡人有病 水滸從李逵開始 無限紀元之戰神傳說 三國之鐵漢柔情 富士山之雪 國色芬芳 人在大明有事燒紙 漢末之我來了 在曹魏打工的日子 炭燒三國

汪大燮(1859年1929年),原名堯俞,字伯唐,一字伯棠,是浙江錢塘(今杭州)人。晚清至民國時期外交官,政治家,北洋政府國務總理。

汪大燮自幼聰穎,光緒四年(1878年)應童子試,考中秀才。光緒十五年(1889年)考中舉人。在清末和民國初年,曾擔任外交官員和政府公職,並曾出任國務總理。他可能參與策劃了著名的“五四運動”。晚年熱衷於慈善事業。

人物經歷

汪大燮(1859~1929),字伯棠,祖籍安徽宏村鎮宏村,是出生於杭州。

清光緒十五年(1889年)考中舉人,援例為內閣中書,升侍讀、戶部郎中。後又考中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章京,以明敏謹慎著稱。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沙俄一面加入聯軍,入侵北京,另一方面出兵霸佔東三省。次年初,沙俄提出要求,妄圖獨霸東北,並以決裂相恫嚇,迫使駐俄公使楊儒簽約。汪大燮洞察形勢,上書陳述利害,提出不能於和約外別訂專約的意見,為清廷所採納,拒絕了沙俄帝國無理要求。由是以熟悉外情而知名。

1902年任留日學生監督,次年,任外務部左參議。

1905年任駐英公使。

1907年回國,不久與達壽、于式枚等人任考察憲政大臣,出訪英、日、德等國。宣統二年(1910年)六月,進書“汪大燮進考査英國憲政編輯各書”(《清史稿·宣統皇帝本紀》)。

1913年汪大燮回國,任熊希齡內閣的教育總長。汪大燮明言廢除“中醫”之舉“餘決意今後廢去中醫,不用中藥。所請立案一節,難以照準。”這是近代中國第一次廢中醫之議。在抗議人士不斷的請願下,當時的北洋政府回應“非有廢棄中醫之意”,事情算是不了了之。

1914年2月辭職後任平政院院長兼參政院副院長。

袁世凱稱帝時,憤然退出參政院。

1916年6月,任段祺瑞內閣交通總長。次年,為遣日特派大使。7月,任外交總長,時歐美各國對德宣戰,促我國參加,議會堅持不可,汪大燮力排眾議決定加入,從而提高我國的國際地位。

1917年11月22日,汪大燮代理國務總理。同孫寶琦、錢能訓合稱“三老”。

1918年,徐世昌任大總統,聘請汪大燮為外交委員會委員長。

1919年1月,帝國主義在巴黎和會上無理拒絕中國政府要求,決定日本繼承戰前德國在山東的特權。北洋政府竟屈於帝國主義勢力,密令中國代表在“和約”上簽字。汪大燮獲悉後,立即告知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並商討對策。蔡校長於5月3日晚上7時召開學生代表會,揭露政府密令,於是群情憤激,決定於5月4日舉行集會遊行,爆發了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的偉大革命運動。

1922年11月,黎元洪大總統特任汪大燮署國務總理兼財政總長,簽署收回為德國強租和日本強佔的膠州灣(包括青島)。任務完成後,汪大燮辭去國務總理兼財政總長,任平政院院長兼文官高等懲戒委員會會長。

1928年,張作霖撤兵出關,汪大燮與王士珍組織北平臨時治安維持會,維持北平秩序。

晚年熱心教育,創辦北京平民大學,任董事長兼校長,並致力於紅十字會等慈善事業。編有《英國憲政叢書》、《分類編輯不平等條約》。

1929年1月5日逝世,終年71歲。

為汪康年、汪貽年的堂兄,研究其言行可參考《汪康年師友書札》、《汪穰卿先生筆記》。

主要成就

涉足外交

汪大燮(1859年~1929年),字伯唐(或伯棠),咸豐九年(1859年)出生於浙江世家望族。汪大燮自幼聰穎,光緒四年(1878年)應童子試,考中秀才。光緒十五年(1889年)考中舉人。其後屢次會試不第。

汪大燮命運的轉折,在於同鄉葉爾愷之舉薦。依晚清官場規則,葉爾愷舉薦汪大燮給大學士張之萬,入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充任章京,由此開始涉足外交事務。

1898年4月,康有為等維新派人士在京組織保國會,倡言維新變法。清廷駐日公使裕庚秘密致函總理衙門,密告流亡日本的革命黨人孫中山。汪大燮獲知訊息,急忙求救於總理衙門大臣張蔭桓,力言“獄不可興“。經汪大燮勸告,張蔭桓明曉利害,遂“密囑康、梁諸人弗再張皇“。汪大燮還透過《時務報》經理汪康年(汪大燮堂弟)與維新派人士互通聲氣。

汪大燮不僅趨向維新,而且在維護國家利益方面也毫不含糊。當義和團運動興起時,西方列強借機發動八國聯軍侵華戰爭,隨後強迫清政府簽訂《辛丑條約》。俄國更利用侵佔中國東三省之機,脅迫清政府另訂專約,要求特殊權利。此時,汪大燮以總理衙門章京身份,擬具說帖,力言“萬不能於和約外,別訂條約,致啟各國效尤之漸”。此說帖經駐俄公使桂春呈奏兩宮,成功阻止了俄國的圖謀。

章節報錯(免登入)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頁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