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網”最新網址:https://wfxs.app,請您新增收藏以便訪問
當前位置:微風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國色芬芳 > 偷心賊 二十二

偷心賊 二十二 (第2/2頁)

上一頁 章節列表 下一章
好書推薦: 奮鬥在貞觀 三國:開局自爆身份,這天下穩了 靖康前夜,我成了鄆王趙楷 駙馬乃紅顏 紈絝修煉手冊 三國:我曹家長孫,開局毒翻赤壁 亮劍:我被李雲龍拜為大哥 大唐順風鏢局 帶著軍火庫到大明 山賊票號 人在三國,開局自爆穿越者身份 戰神文鴛 為政大明 開局狙了個大佐 空間第一農女 帶著手機闖大明 標準的領主生活 公主我真不是太監 大明鐵骨 祖父漢武帝:開局慫恿我爹造反

這一事件,使得張作霖對日本人有了一定的警覺。他知道,當日本人的傀儡是很危險的。這是日本人第一次炸張作霖。

直皖大戰,向南發展

皖系段祺瑞們已被逼到極致,他們決心對直系興師問罪。張作霖1920年7月8日,段由團河回到北京,在將軍府召集皖系高層會議,決定起兵討伐曹、吳。會後,段向總統徐世昌遞交一份措辭嚴厲的呈文,在歷數曹吳的種種罪行後,要求“上大總統迅發明令,褫奪曹錕、吳佩孚、曹鍈等三人官職,交祺瑞拿辦”!徐老總統面對咄咄逼人的段,還想討價還價,但段不給面子,“乃以重兵圍公府,強迫總統依允”,無奈之下,徐世昌才蓋下命令。9日,段積極調兵:邊防軍第三師開赴廊房,邊防軍第一師與陸軍第九師、第十三師、第十五師都開向長辛店、盧溝橋、高碑店一帶。在團河設立定國軍總司令部,段祺瑞自任總司令,徐樹錚為參謀長。但終因倉促上馬,籌備未周。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直系方面,軍心憤激,一意主戰。曹錕於9日上午到天津舉行誓師大會,派吳佩孚為前敵總司令。吳佩孚宣言,“將親率三軍,直向神京,驅老段,誅小徐。故所部名討賊軍”。保定為大本營,高碑店為司令部。摩拳擦掌,著力備戰。

直系還得到了奉張的支援。張作霖在7月9日,從軍糧城回到了奉天。他先用電報宣傳自己的主張,闡述了率軍入關的原因:“作霖為戴我元首,衛我商民,保管我路線,援救我軍旅,實逼處此,坐視不能,義憤填膺,忍無可忍。是用派兵入關,扶危定亂。”他的率軍入關,完全是為了人民。這是欺世盜名。10日,張又進一步闡明奉軍入關是為了“清君側”:“作霖反覆焦思,忍無可忍。如有敢於倒行逆施,居心禍國,即視為公敵,誓將親率師旅,剷除此禍國之障礙,以解吾民之倒懸。然後請罪於大總統、我督辦之前,以謝天下。”這裡的“公敵”是指徐樹錚,“督辦”是指段祺瑞。從側面給了皖系一記“重拳”。

12日,張又發一通電稱:“奉省偵獲由北京派來姚步瀛等13名,親筆供認曾雲霈等指派,並有定國軍第三軍委任,給予大洋十二萬元,來東省招募匪徒,在山裡或中東路線一帶擾亂東省,使奉軍內顧不暇,牽制奉省兵力。”既然你皖系派奸細到我東省搗亂,我就更有理由出兵打你。此電最後說:“作霖此次出師,為民國誅除奸黨,為元首恢復自由,拯近畿數百萬人民於水深火熱。倘國難不解,黨惡不除,誓不旋還鄉里也。”

張作霖一面發表通電告之全國,一面派出大軍進關參戰。奉軍由張作霖率領,第二十七師師長張作相帶兵先期入關,其後奉軍陸續西進,以軍糧城為中心,集結於天津、北倉附近,約有七萬餘人,給皖軍造成巨大壓力。

7月10日,段祺瑞下達總攻擊令。14日,直皖雙方正式開戰,到19日停戰,首尾加起來一共6天,真正打仗只有3天。直勝皖敗。

18日,在保定曹錕府第光園,舉行了曲同豐等將領向曹錕投降的獻刀典禮。曲同豐解下軍刀,雙手捧獻曹錕,說道:“鄙人今天願意向貴經略使投降,特將軍刀獻上,宣誓決不再與貴軍為敵。”曹錕接刀後,又將軍刀發還,說道:“本使今天願意接受貴司令投降。貴司令作戰勇敢,本使深為敬佩。特將軍刀發還,仍請佩戴。本使當按照優待俘虜條例予貴司令以最優待遇。”曹錕將這個受降過程專門發了一個通電,通告前敵各軍,起到了瓦解皖軍的重大作用。當天,曲同豐也發出通電,勸告邊防軍“共起討賊”。曲同豐是段祺瑞的兩個愛將之一,另一個就是徐樹錚。曲同豐的投降對皖系的打擊是致命的。皖系將領看到段祺瑞的心腹愛將曲同豐都束手就擒,甘願降敵,於是也都無心戀戰,不想賣命了。西路軍很快就全線崩潰了。東戰場,由於奉軍協助直軍作戰,戰鬥力大大加強。在廊房擔任指揮的統帥徐樹錚,畏敵如虎,丟下軍隊,不戰逃回北京。東路邊防軍失去指揮,隊伍大亂,只好投降。19日,參戰督辦段祺瑞看到大勢已去,建議停戰,通電辭職。大總統徐世昌照準。段祺瑞此時痛苦地承認了四條:懲辦徐樹錚;解散邊防軍;解散安福部;解散新國會。直皖戰爭就這樣結束了。

此後,張作霖以東北為基地,向關內擴張勢力並與直系共同把持了北京政府,1921年5月兼蒙疆經略使,節制熱、察、綏三都統。同年12月支援梁士詒組閣,竭力控制北京政府,與直系矛盾激化。

直奉兩戰,松齡倒戈

1922年4月,發動第一次直奉戰爭。戰敗後,張作霖挾“東三省議會張作霖與孩子”推舉自己為東三省保安總司令,宣佈東北自治。在二次直奉之戰前,作為序曲,爆發了江浙戰爭。江浙戰爭,表面上是江蘇督軍齊燮元和浙江督軍盧永祥之間的戰爭。其實,是直係軍閥和奉系軍閥之間的戰爭,也是直係軍閥的後臺英美和奉系軍閥的後臺日本之間的角鬥。江浙戰爭的爆發是由於兩個焦點問題。一個是爭奪上海的控制權。上海本來屬於江蘇地盤,但長期以來,一直被盧永祥控制。1915年,盧任陸軍第十師師長兼淞滬巡閱副使。1917年,升為淞滬巡閱使。1920年7月,兼任浙江督軍;12月,去淞滬巡閱使職。雖然盧永祥不再兼任上海的官職,但由於經營有年,實際上仍然控制著上海。上海是富庶之地,齊燮元早已垂涎三尺。江浙之戰,不可避免。

一個是對盧永祥擴軍的恐懼。1924年,盧永祥接納了閩軍臧致平和楊化昭部,他們由贛入浙。而這兩支部隊,是被直係軍閥從閩地趕出來的。盧永祥將接納的這批部隊,改編為浙江邊防軍4個師1個混成旅,擁有一萬餘人。盧永祥的大力擴軍,引起他周圍的4個省的極大不安。於是,蘇、皖、贛、閩4省聯合起來,制定了圖浙的計劃。由於以上兩個原因,1924年9月3日,江浙戰爭爆發。江浙問題關係到反直三角同盟的命運,因此,張作霖不能袖手旁觀。他在戰爭爆發的第二天,就發表致曹錕通電,痛斥直系,聲援浙盧。電文謂:“今年天災流行,饑民遍野,弟嘗進言討浙之不可,足下亦有力主和平之回答;然墨跡未乾,戰令已發,同時又進兵奉天,扣留山海關列車,杜絕交通,是果何意者?足下近年為吳佩孚之傀儡,致招民怨……因此,將由飛機以問足下之起居,枕戈以待最後之回答。”宣佈:“謹率三軍,掃除民賊,去全國和平之障礙。”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並派人到杭州向盧表示本人一定派兵入關,又給盧永祥匯去300萬元,作為軍餉。

9月4日,孫中山在大本營召開籌備北伐會議,決定北伐。遷大本營於韶關,親督各軍,命各軍分路入江西、湖南。任命譚延闓為北伐軍總司令,宣佈“援浙即以存粵”。於次日釋出《討伐曹吳對粵宣言》,下令討伐曹吳。

眾寡懸殊,逃亡日本

牽一髮而動全身。江浙問題,已經引起全國的關注。至10月13日,由於眾寡懸殊,盧永祥戰敗,逃亡日本。後輾轉來到奉天。

張作霖非常關注日本對直奉二戰的態度。於是,向軍事顧問本莊繁探詢日本政府的意向:一是直軍打到東三省時,是否予張援助;二是張希望以親日派之手統一中國,日對此有何想法;三是張腹背受到直軍和俄國的壓迫,日本有何想法。日本政府答覆,對直奉戰爭“採取不干涉的方針,嚴持公正態度”。但駐奉天總領事船津則要求“發相當強硬的警告”,並主張引導張作霖援助段祺瑞出山。戰爭爆發的第二天,即9月4日的晚間,在張作霖大帥府召開旅長以上緊急會議,決定出兵討伐曹吳,組成鎮威軍。13日,京奉線停開普通列車。15日,奉軍分別向山海關和熱河方向移動。

雙方的總兵力有差距。奉軍的總兵力,約有二十五萬人。直軍的總兵力,約有三十餘萬人,還不算其他的援軍。從總兵力上看,直軍佔有絕對的優勢。但經過兩年的整軍經武,奉軍官兵的鬥志旺盛。奉軍張作霖自任鎮威軍總司令,把三省軍隊編成6個軍:張作霖

第一軍軍長:姜登選,副軍長:韓麟春。

第二軍軍長:李景林,副軍長:張宗昌。進軍朝陽、凌源之線,出冷口。配屬空軍1個隊。

第三軍軍長:張學良,副軍長:郭松齡。

組成第一、三聯軍司令部,攻擊山海關正面,至九門口迤北之線。配屬空軍兩個隊。

第四軍軍長:張作相,副軍長:汲金純。駐興城、綏中一帶為後備隊。

第五軍軍長:吳俊升,副軍長:闞朝璽。進軍赤峰,出承德。

第六軍軍長:許蘭洲,副軍長:吳光新。出建平、平泉之線,威脅直軍側背。

9月10日,曹錕以百萬火急的電報,召吳佩孚來京;17日,總統曹錕任命直軍吳佩孚為討逆軍總司令,王承斌為副司令兼直魯後方籌備總司令。下分為三個陸軍。第一軍,以彭壽莘為總司令,陳兵于山海關正面,作主攻部署;第二軍以王懷慶為總司令,出朝陽;第三軍以馮玉祥為總司令,出赤峰,繞擊奉軍後背。張福來為援軍總司令。除彭壽莘部原駐紮在灤州、榆關一帶外,其餘各軍同時出發。吳佩孚除了在前線佈置了陸軍三軍,在後路佈置了陸軍十支部隊外,還任命杜錫珪為海軍總司令、溫樹德為副司令,向遼東海灣活動。空軍組成4隊:第一隊駐北戴河,第二隊駐灤縣,第三隊駐朝陽,第四隊住航空處。合計飛機七十餘架。這一部署就是著名的吳佩孚“四照堂點將”。四照堂是中南海國務院辦公室,因四面都是玻璃窗而得名。不過,曹吳直系內部矛盾重重,已顯分崩離析之相。外部三面受敵,處處捉襟見肘。從戰略上看,曹吳已經陷入不能自拔的困境。吳佩孚原來的戰略部署是,籠絡浙盧,穩定長江,少數防粵,全力對奉。現在張作霖抓住時機,突然發難,間不容髮,他只得強打精神,勉強應戰。吳佩孚似乎已經覺察到前景不妙,因此,只能用“一個月取勝”的狂話,來麻醉自己並矇蔽下級官兵了。

1924年9月發動第二次直奉戰爭,打敗直係軍閥,控制北洋政府。1925年11月,所部郭松齡反戈,迅佔錦州、新民等地,瀋陽告急。張以犧牲南滿、東蒙的權益換取了日本的出兵干涉,得以轉危為安。事後與吳佩孚棄嫌修好,又聯合閻錫山、張宗昌等,合力對馮玉祥國民軍作戰,重佔天津、北京。1926年稱安國軍總司令。1927年4月,處決了共產國際共產黨人李大釗等35人。

就任元帥,北洋覆滅

1927年6月18日,張作霖在北京就任北洋軍政府陸海軍大元帥,代表中華民國行使統治權,成為國家最高統治者,並組成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第32屆、也是最後一屆內閣,成為北洋軍政權最後一個統治者。

1928年4月,在蔣、馮、閻、桂四大集團軍的攻擊下,奉軍全線崩潰。6月2日,張作霖聲言退出北京。

皇姑被炸,梟雄歸天

由於他不肯滿足日本帝國主義的無理要求包括開礦、皇姑屯事件設廠、移民和在葫蘆島築港等),1928年6月4日晨5時許,當張作霖所乘由北京返回奉天專列駛到皇姑屯附近的京奉、南滿兩鐵路交匯處橋洞時,被日本關東軍預先埋好的炸彈炸燬,這位亂世梟雄身受重傷,當日逝世,享年53歲。

喜歡國色芬芳請大家收藏:()國色芬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章節報錯(免登入)

上一頁 章節列表 下一章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