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網”最新網址:https://wfxs.app,請您新增收藏以便訪問
當前位置:微風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國色芬芳 > 花子趙一 四十六

花子趙一 四十六 (第1/2頁)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頁
好書推薦: 空間第一農女 帶著手機闖大明 標準的領主生活 公主我真不是太監 大明鐵骨 祖父漢武帝:開局慫恿我爹造反 聚寶盆中的大明 大唐逍遙侯 寡人有病 水滸從李逵開始 無限紀元之戰神傳說 三國之鐵漢柔情 富士山之雪 國色芬芳 人在大明有事燒紙 漢末之我來了 在曹魏打工的日子 炭燒三國 從寒門新郎開始 百年離殤

政舉措施

政治

政治局勢

旻寧在位時因循守舊,道光帝書法絕少建樹,重臣曹振鏞奉行“多磕頭,少說話”哲學。大臣所上奏章也“語多吉祥,兇災不敢入告”。繼起的穆彰阿,人稱“在位二十年,亦愛才,亦不大貪,惟性巧佞,以欺罔矇蔽為務”。鴉片戰爭戰敗後,前方將帥還不斷謊報戰績,掩敗為功,責任重大的指揮官靖逆將軍奕山竟被欽命“交部優敘”,賞白玉翎管。禮部右侍郎曾國藩批評道光時代:“九卿無一人陳時政之得失,司道無一折言地方之利病,相率緘默。”“以畏葸為慎,以柔靡為恭。”“京官之辦事通病有二:曰退縮、曰瑣屑。外官之辦事通病有二:曰敷衍、曰顢頇。”乃至太平天國兵起,地方官仍互相隱諱,不敢上報。

改組軍機

旻寧繼承大統後,此時的首席軍機大臣託津已經66歲,戴均元已有75歲高齡。旻寧即位39歲。君臣之間年齡懸殊,而且這樣一班人能力不大,經常倚老賣老,對新皇帝也沒做到畢恭畢敬。所以,旻寧將要撤換軍機大臣。[3]

在登基大典舉行完的第十天,嘉慶二十五年1825年)九月初七,旻寧就抓住了“遺詔事件”,以此大做文章,從而成功撤換領班軍機大臣。旻寧令託津、戴均元退出軍機處之時,命曹振鏞在軍機處行走。

整頓吏治

旻寧對於吏治整頓也有所行動。嘉道時期,官吏貪汙之道除漕運和鹽政外就是河防。為堵塞這一途,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旻寧要求禁止河工費讓過往的官員、貢生、監生染指。這年四月,他還處分了一批貪汙的河工官員。

清查陋規

旻寧執政僅半月,即於九月十道光帝與孝全成皇后一日下詔清查陋規,詔書中稱:“箕斂盤剝之風日甚一日,而民間之儲藏概耗於官司之朘削,因此民生困極。與其私取,不如明給。”“各省的陋規,如舟車行戶、火耗平餘、雜稅存剩、鹽當規禮,其名不一。有此地有而彼地無者,有彼處可以裁革而此處斷不能裁者。雖然明令禁止,照樣巧取豪奪,上司藉此恐嚇屬員,小民為此控告官吏。不如明立章程,加以限制。只是各省情形不同,令各地督撫將所屬地區陋規逐一清查,應存者存,應革者革。”此後再有搜刮者,一經查出,即從重治罪。

然而只是說出了其致弊之由,而無切實整頓辦法,未免徒託空言。凡臣工建言,必須有關於國計民生之大,補偏救弊之實,才能於事有益。若只泛言空論,而無具體辦法。

軍事

平定回部

午門獻俘道光六年1826年)六月,乾隆年間處死的大和卓波羅尼敦的孫子張格爾利用南疆維吾爾族人民對清朝參贊大臣靜斌殘暴壓迫的不滿情緒及其宗教影響,糾集安集延、布魯特兵500多人在英國的支援下侵入新疆,煽動叛亂,糾集起數萬人攻佔了喀什噶爾今喀什)、英吉沙爾、葉爾羌今莎車)、和闐四城,企圖復辟和卓家族統治。

旻寧調集吉林、黑龍江、陝西、甘肅、四川清軍3萬餘人以揚威將軍長齡、陝甘總督楊遇春、山東巡撫武阿隆、甘肅提督楊芳為統帥入疆平叛,在新疆人民的幫助下終於在道光七年1827年)三月擊敗張格爾,收復四城。

道光八年1828年)五月,張格爾被解送京師,旻寧親臨午門受俘,並頒發諭旨,歷數張格爾煽動、組織武裝叛亂和背叛祖國的種種罪行。

平定張格爾叛亂這對於維護國家的統一和領土完整與西北邊疆的和平安定很有意義,這是旻寧一生最大的功績。

鴉片戰爭

道光二十年1840年)十二月,琦善與義律在廣東開始談判。由於英國提出的條件過於苛刻以及琦善擅自簽訂,使旻寧大為不滿,旻寧便把琦善抄家革職,派奕山、隆文和楊芳赴廣東指揮作戰。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一月七日,英軍也不滿談判的進展,義律先下手為強,發起虎門之戰。

旻寧聞訊下令對英宣戰,派侍衛內大臣奕山為靖逆將軍,並從各地調兵萬餘人赴粵。二月二十三日進攻虎門炮臺,雖然部隊英勇抵抗,但不敵英軍,虎門炮臺最終失陷。二月二十六日,英軍又出動海陸軍,攻破虎門橫檔一線各炮臺和大虎山炮臺,溯珠江直逼廣州。廣東水師提督關天培力戰殉國。

經濟

漕糧海運

過去從兩江江西、江南兩省。江南省包括現今江蘇和安徽)、湖廣等地徵來的漕糧田賦中運送京師、通州部分)都是從大運河運到目的地,漕運官員經常利用手中的職務之便中飽私囊。加上運河受水患破壞經常遭到阻礙,運費又高。

戶部尚書英和建言海運便利。海運曾行於元代至明代永樂間。旻寧將此建議交給有漕糧的省討論,兩江總督琦善、安徽巡撫陶澍請求把蘇州、鎮江、太倉四府一州之粟全部海運。旻寧立即接受了他們的建議,由江蘇布政使賀長齡赴海口同地方官一道僱商船,分兩次運走。安徽、江西、湖廣離海口較遠,仍然河運。為杜絕經紀人的需索、無端阻留、刁難。旻寧還下令在上海設海運總局,令理藩院尚書穆彰阿會同倉場侍郎駐天津驗收。道光六年1826年)春夏第一次海運漕糧成功,900只船運輸漕糧160餘萬石。這種運法只堅持到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下一年以財用匱乏,諭自本年始直省河運、海運一律改徵折色。”所謂折色是所徵田糧折價徵銀紗布帛。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章節報錯(免登入)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頁
隨機推薦: 新唐萬歲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