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網”最新網址:https://wfxs.app,請您新增收藏以便訪問
當前位置:微風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國色芬芳 > 花子趙一 四十三

花子趙一 四十三 (第1/2頁)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頁
好書推薦: 山賊票號 人在三國,開局自爆穿越者身份 戰神文鴛 為政大明 開局狙了個大佐 空間第一農女 帶著手機闖大明 標準的領主生活 公主我真不是太監 大明鐵骨 祖父漢武帝:開局慫恿我爹造反 聚寶盆中的大明 大唐逍遙侯 寡人有病 水滸從李逵開始 無限紀元之戰神傳說 三國之鐵漢柔情 富士山之雪 國色芬芳 人在大明有事燒紙

為政舉措

政治

整頓吏治

在政治上,面對乾隆末年的種種弊端,顒琰也努力扭轉。乾隆末年權臣當道,言路堵塞。顒琰首先“詔求直言,廣開言路“,鼓勵大家向皇帝提意見。還褒獎起復了部分乾隆朝以言獲罪的官員。

乾隆後期吏治敗壞,貪汙腐敗嚴重。嘉慶五年(1801年)十月,他在上諭中指出“整飭吏治,以清廉為本“,“貪墨之風,首當嚴懲“。對此,顒琰一方面繼續重用乾隆後期重用的王傑、朱珪、董誥等清廉的老臣,他還聽從老師朱珪“身先節儉,崇獎清廉“的建議,限制地方向他呈送寶物,“詔罷貢獻,黜奢崇儉“,平時生活也比較節儉,五十大壽禁止民間演戲慶賀,六十大壽又禁止給他送金珠玉器。

除掉和珅

嘉慶四年(1799年)正月,乾隆駕崩,和珅失去靠山,初四日,顒琰發出上諭解除和珅死黨福長安的軍機處大臣職務,命和珅與福長安晝夜守靈,不得擅離,切斷他們與外界的聯絡。並削奪了和珅的大學士、領班軍機大臣、步軍統領、九門提督的軍政大權。

初九日,革除和珅、福長安的職務,下刑部大獄。查抄和珅家產,並會同審訊。十一日,宣佈和珅二十大罪狀,考慮到他曾任領班軍機大臣,為了朝廷體面,賜他自裁。

顒琰懲治和珅案沒有株連,也沒有擴大化,這是嘉慶的聰明之處;但他只把和珅當作個案處理,而沒有把“和珅現象“當作制度性的弊端去解決,進行制度性的改革,這是顒琰的平庸之處。

打擊貪官

另一方面,他“整飭內政,整肅綱紀“,除和珅及其黨羽外還陸續懲治了好些貪官

嘉慶五年(1800年),處死了向糧道、衛弁索取數萬兩銀錢的漕運總督富綱。

嘉慶十一年(1806年)四月十六日,革去勒索錢財的河東河道總督職務,九月,查處了直隸司書王麗南侵吞帑銀31萬兩大案,獲銀萬兩以上的斬首,萬兩以下的遣戍黑龍江。

嘉慶十四年(1809年)五月,巡漕御史英綸以貪汙卑汙處以絞刑,七月處死貪汙救災款並殺害前來查賑官員的安徽山陽縣知縣王伸漢,為此還革職流放了兩江總督鐵保、江蘇巡撫汪日章。

改革官風

對於官員的翫忽職守之風,顒琰首先從自己做起,學習先帝,勤於政事。每天一大早就起身閱讀祖宗實錄,批閱奏章,早飯後還召見大臣。對於拖拉延擱的現象嚴斥不貸。嘉慶十三年(1808年)四月,皇孫出世,內閣考慮到顒琰正高興,怕送奏摺影響他,他知道後就對這種做法進行了斥責。

嘉慶八年(1803年)閏二月二十日,顒琰從圓明園回宮時在神武門遇刺。隨從都嚇得呆站在原地,只有貝勒丹巴多爾濟以身衛之。侍衛這才反應過來,擒獲了刺客。所幸顒琰未受傷,陳德後被凌遲處死,兩個兒子也被處絞。事後顒琰懲罰了失職的官員、侍衛,加強了紫禁城的門禁制度。

嘉慶十五年(1810年)正月顒琰斥責部院衙門因循怠玩。

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十一月,顒琰又下令查部院疲玩現象,十二月初九規定了部院行查時間逾限處分嗣後逾限11到20案,罰俸6個月;逾限21到40案,罰俸2年;逾限40到60案,降一級留任;……他還多次要求地方官員對民隱民情“纖悉無隱“,據實陳報,力戒欺隱、粉飾、怠惰之風。

軍事

平定川楚教亂

乾隆末年,國內階級矛盾尖銳,由於乾隆皇帝大興文字獄,川、楚、陝等地就爆發了大規模的白蓮教起義,到乾隆去世前,朝廷多次派兵圍剿,起義軍雖然受到一些打擊,但仍然如火如荼。

顒琰親政後,他透過誅殺和珅,緩解民怨,並把幾年來鎮壓起義不力的責任推給和珅,說他欺罔擅專,以至將領在他庇護下虛冒功績,坐糜軍餉,另一方面更易統兵大員;獎懲分明,逼將領用命;嚴密軍事部署;實行剿撫兼施的兩手政策,分化瓦解起義軍;推廣寨堡團練,堅壁清野的做法,割斷了起義軍與人民的聯絡。

嘉慶十年(1805年)將起義鎮壓下去,在歷時九年多的戰爭中,白蓮教起義軍佔據或攻破州縣達204個,抗擊了清政府從十六個省徵調來的大批軍隊,殲滅了大量清軍,擊斃副將以下將弁400餘名,提鎮等一、二品大員二十餘名,清政府耗費軍費二億兩,相當於四年的財政收入。這次起義使清王朝元氣大傷,此後清朝的統治逐漸走向衰落。

鎮壓東南匪亂

由於清政府對民眾的壓榨加劇,東南沿海部分民眾被迫下海為盜,從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起蔡牽在東南海上劫船越貨,封鎖航道,收“出洋稅“,後來進一步發展為反清起義。清政府命浙江水師提督李長庚赴閩造大艦,鑄炮負責鎮壓,後來李長庚陣亡,直到嘉慶十五年(1810年),起義才被鎮壓。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鎮壓天理教起義

嘉慶十八年(1813年),趁嘉慶帝離京前往熱河圍獵,北京防務空虛,北方爆發天理教起義,部分天理教徒在太監接應下衝進皇宮,當時正在宮內的皇次子綿寧(道光帝)用鳥槍打死了兩個天理教徒,鎮國公奕灝調來火器營、健銳營兵入宮,義軍終因寡不敵眾,被全部消滅。獲悉事變後,嘉慶帝下詔罪己,同時嚴令對沖進皇宮的起義軍血腥屠戮,並誘捕在城外的頭目林清等。隨後,各地的天理教起義陸續被鎮壓。

經濟

蠲免錢糧

他親政後除了他死的那年外,年年都蠲免災區的錢糧;六十大壽還普免全國積欠錢糧,大約有兩千一百多萬兩白銀,四百多萬石米。

重農政策

嘉慶帝重農抑商,他多次禁止開礦。在位時期正是19世紀初,英國的工業革命已經進行幾十年了,但嘉慶帝對此一無所知,繼續嚴守先君之制,重農抑末,壓制各地工礦業,閉關自守,清朝只能沿著衰微的道路繼續走下去。

章節報錯(免登入)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頁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