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欽緊接著便徐徐的將自己父子二人到達沓中之時遇到了什麼樣的困境,又是如何的說服了他的父親同意讓他領軍偷渡陰平,路上將士們又是遇到了怎樣的艱難險阻,最終終於成功的橫穿了陰平小道,出現在了此地。
“哈哈……好,文家不愧是將門世家,你文欽也不愧是將門虎子。”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這亂世,這三國,果然不乏奇人異士,果然不缺聰明的人。
本以為沒有鄧艾,文稷父子二人會穩紮穩打的一路打過來。
誰曾想,即便沒了鄧艾,依舊還是有人能夠做出偷渡陰平這等壯舉。
果然,只要有方法在,只要有那麼一條路在。
即便是換了人,即便是換了個時間,依舊會有人相出這種辦法,做出這等壯舉,這文欽,果然是一個可造之材。
“好了,既然令父還在沓中,那寡人就命你引軍三萬,趕往沓中,與令父前後夾擊,給寡人拿下沓中。”
“寡人在城都等著你們,為你們父子二人接風,到時候再重賞你們父子二人。”
如今綿竹已失,吳懿的人馬徹底被隔絕在了沓中,這樣一個沓中,取起來不過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再者,領軍之人可是連偷渡陰平這等前無古人的事情都做了出來,沒有理由拿不下一個已經淪落成一座孤島的沓中。
“是!末將謹遵王上之命。”
文欽衝著呂布抱拳一禮,轉過身,打馬而去。
城都,劉璋之子劉循聞綿竹視線,急忙召集益州眾文武商議。
要說這劉循也是個人物,雖然劉璋昏弱,但其子劉循卻是一個不容易對付的貨色。
歷史上的劉循子曾於劉備入川之時,將雒城的全部軍務交由給善守的劉璝,與劉璝一統堅守雒城,硬生生的守了一年,更是讓龐統死於此役。
要知道當時隨著劉備一同進入益州的可都是些精兵猛將,若不是因為最後劉璋愣是沒有派遣援軍,讓劉備又從荊州調來了留守荊州的諸葛亮與張飛、趙雲、劉封等入蜀助戰,硬生生的圍死了劉循,城都的劉璋若舉精兵來援,那荊州客軍形勢將更為不妙,三面臨敵,久困於堅城之下,必敗無疑!
當時雖然是由由劉璝督戰於城頭,劉循排程於城內,但能夠在如此危及的時刻,守住雒城一年,可見其本人也並非是一個易於之輩。
如今雖然沒了劉循,但益州人才輩出,缺少的也只是一個善於用人的明主。
如今劉璋遠在徐州,沒了劉璋,更是沒人能牽制劉循了,這對於呂布來說,也未必就是一件好事。
“公子無需驚慌,呂布客軍無輜重,無法持久作戰,我們只需堅壁清野,高壘深溝,決不與呂布作戰,不過百日,呂布必將自走,到那時,我軍出兵掩殺,必能擒殺呂布!”
堂上,急的在堂上來回走動的劉循聞言一愣,轉過身,只見堂下站著一人,正是益州從事鄭度。
劉循眼前一亮,道:“先生所言極是,不知諸公以為如何?”
此時,堂下又走出一位中年文士,衝著劉循拱手一禮,道:“下官以為,鄭從事此策可行,呂布雖然勢大,但其客軍遠道而來,無法久戰,我軍只需堅壁清野,待糧草用盡,其軍自退。”
“同時,公子可命巴郡太守嚴顏引軍前來相救,我軍裡應外合,必能大破賊軍,讓那呂布死無葬身之地。”
說話之人正是從事王累,不得不說,劉璋此人雖然不怎麼樣,但這益州還真是人才濟濟。
武有張任、嚴顏等文武雙全的猛將,文的話,連歷史上比較出名的法正等都還沒站出來,單單只是隨便站出了兩個名聲不顯的從事都有這樣的見解。
如果真按這兩人所獻的計策行事的話,鹿死誰手還真未可知。
聽了這兩人的話,劉循心中大喜,轉過頭,將目光投到了站在一旁默不作聲的楊松和法正兩人的身上。
“不知張別駕與孝直以為如何?”
張松看了看一旁的法正,與法正對視了一眼,對著劉循拱手一禮,笑道:“兩位從事所言不錯,正如兩位從事所言,呂布勞師遠征,輜重糧草是個問題,我軍只需堅守,不過百日,賊軍退,屆時我軍再與嚴將軍乘勢截殺,不說能不能擒殺呂布,但必能大敗賊軍。”
“好!既然如此,那就依諸位之見,堅壁清野,堅守不出,令,傳令巴郡太守嚴顏,即刻做好引軍南下的準備,我們要讓那呂布有來無回。”
……
出了太守府,張松連忙趕上了走在前面的法正,笑道:“孝直就不好奇我為什麼會贊成堅壁清野,堅守待援這條計策的?如果真的這麼做的話,我感斷言,呂布此番必然大敗而歸。”
法正邊走邊笑著說道:“你身為益州的別駕,為主公出謀劃策,豈不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情?”
張松笑著指了指法正,低聲道:“你啊,好了,你我相識多年,我也不瞞你,我有意引呂布入主益州,不知孝直以為如何?”
聽聞此言,法正停了下來,看了看四周,低聲道:“你總算和我說實話了,我還以為你準備繼續瞞著我呢。”
“劉璋昏弱無能,並非明主,即便此次能守得住益州,可是我們能守的了這一時,又如何守的了一世,既然益州早晚要失,我等又為何不替益州選一個明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