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管培生找來,王端詢問他現在有多少人口。
管培生數著指頭說道:“水寨原有寨民不過四千,自從接收鹿邑等地難民,現在已經達到七千人,再算上黃甲佔據的幾座村寨土堡,人口接近一萬人。新得亳州等地人口約有三萬,兵一萬五千,全部合計在五萬五千人。這還沒算留任澤的近萬土賊家眷、挽馬澤陸家鎮的人馬。”
說的留任澤,王端問道:“鄭邱還沒有攻下留任澤嗎?”
“鄭將軍正在打造木筏、船隻,計劃於月底進攻土賊水寨。”
“人力堂的計劃是什麼?”
“計劃在年底前將人口擴充到十萬人。”
“從哪兒得到人口?”
管培生早有計劃,“將鹿邑城中居民遷入留任澤,派兵去鹿邑南部、項城、沈丘、太和、柘城等地招募。預計鹿邑城中還有四千人,南部有兩萬人,所以擴充人口到十萬並不困難。”
“如果糧食充足,是不是可以招募更多人口來?”
“是的,”管培生說道,“透過收購糧食,現有存糧已經達到六萬石。葉老師又和商人採購了二十萬石,加上百姓存糧和秋糧,可以支援十萬人的口糧到明年夏收。如果想招募更多的人口就要採購更多的糧食!”
“把計劃定到十五萬人,按照這個計劃採購糧食和物資吧。”
剛剛進到公廳的葉明申說道:“河南連年饑荒,多數老弱都沒有挺過去,如果招募十五萬人,其中可用丁壯至少也有三四萬人,這些人既可以當兵又可以耕作。”
“我的計劃是年底前將兵力擴充到三萬人。”王端說道,“除了三萬戰兵,如果再有三四萬鄉勇更好。三四萬丁壯,三四萬戶家庭,明年是否可以耕種百萬畝?”
陸長富恭敬道:“農業堂原計劃明年秋糧的種植面積就是一百萬畝!如果治下人口增加到十五萬,種植面積也要相應增加到一百五十萬萬畝。”
王端想到後世每畝地的小麥產量可以達到七八百斤,很大原因是因為使用工業化肥,而這個時代就只有土肥了,於是讓陸長富建立土肥模範工廠,幫助農民製作土肥,提供畝產量。
陸長富諫言道:“會主,當下的時局並不適合精耕細作,與其花費力氣製作土肥,不如開墾無主荒廢熟田。”
“嗯,是這個道理,”王端又想了想說道,“但是土肥工廠還是要建立起來,並在農業堂下設立一個農學院,專門做農業研究,比如製作土肥、育種、改良土壤之類的。不僅農業如此,工商業也要建立學院,各行各業都應該有自己的學校,只有這樣現有的技術才能傳播、發展、創新、進步……”
除了土肥,王端也要求建立育種工廠、養殖工廠,進行耕牛、騾馬、戰馬的選育,派人去各地蒐集種子進行培育、雜交,又選拔了幾個忠心的紙人南下去尋找玉米、土豆、紅薯等種子。
淤澤湖硬地上已經建起一座土堡,各個工坊開始遷入,王端回來後將土堡命名為工業開發區。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王端視察工坊,五千把米涅槍已經制作完畢,鉛子和火藥生產線也已經投產,孔塞已經開始生產硝酸、硫酸、甘油、x汞、脫脂棉等工業品了。
孔塞將微型硝酸工廠組裝好,用木炭生產出硝酸,再用硝酸和硫磺生產出硫酸,用草木灰和豬油製作出甘油,兩天時間就製作出一斤白火藥x棉)。
接著就是製作起爆藥,這玩意太危險,只能一點點製作,目前只生產出二十個。
王端道:“萬事開頭難,一定要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循序漸進提高產量。回頭製作橫幅,寫上安全第一!”
接下來便是測試,孔塞選了一個士兵,士兵將小心翼翼地將起爆藥裝入銅火帽中,再將裁剪好的藥棉塞入米涅鉛子彈中,然後將鉛子塞入米涅錘發槍槍膛,用推杆入到底。士兵將扳機扳起,將火帽塞入圓孔中中,舉起槍瞄準,扣動扳機!
“砰”的一聲,眾人聽到槍響,只看到槍口有極少的煙氣,而鉛子的射程和精度較黑火藥有了極大的提高。
“會主請看,”孔塞將錘發槍遞過來,“這槍有四個好處,不怕雨淋,沒有火藥殘渣,裝填速度快,射程遠!”
錘發槍的射速可以達到每分鐘610發,使用白火藥後射程可以達到500600步,相當於8001000米。
孔塞一手握著錘發槍,一手輕輕撫摸著槍管,“會主,這可是神兵利器呀!燧發銃可在百步外破甲,這錘擊槍可在兩百步外破甲,而且精度更高!”
王端問道:“如果進行三段擊,每分鐘可以發射多少次?”
孔塞算了一下說道:“如果士兵訓練充足,理論上每分鐘可以發射30次,實際經驗計算,也可以達到十五次。”
王端聽了點點頭,心道,上一次在闞疃對陣騎兵,騎兵跑兩百步用了一分鐘時間,在這一分鐘內火槍兵實際上每人只發射了三次。
“以後三段擊計程車兵不必在後退到後陣裝填子彈,這樣可以加快射速。要求在作戰中每人每分鐘必須能發射六顆子彈!”
儘管王端信心滿滿,但孔塞還是給他潑了涼水:“會主,白火藥不安全,極易自爆。還是等作出無煙火藥後再分發訓練吧。”
“還需要多久?”
“要等高濃度酒精、乙醚和穩定劑都生產出來。”
喜歡人在大明有事燒紙請大家收藏:()人在大明有事燒紙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