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很難在入夜後還能叫得動衙門裡的差役,除了人命大案又或者雲音閣這樣的背景身後的人家。依附府城的鼎湖縣衙役來了七八個人,事涉上陰士子、雲音閣和本郡大才子張信之,他們倒也公事公辦。
就連衙役們搜檢張哲之前所處房間時,還有幾個上陰士子一路跟著,可裡裡外外、樓上樓下都搜遍了,也沒發現什麼不妥。加之滿樓人都給張哲作了不在場證明,所以領頭公人最終認定是趙池璧發了癔症。
這個結果就連幾乎所有的上陰士子都極為認可。
趙池璧身上肯定沒那麼多銀子賠給雲音閣,他咬著牙找同鄉們借了一回,欠下了兩百多兩的鉅債。他心中只把張信之恨了個半死,卻不想是誰先去惹對方的。
出人意料的是,雲音閣的老鴇收了趙池璧的銀子,臉色又是一變,又笑容如初的招呼起了趙池璧。
“古來我們這行的規矩,斷沒有賺光了客人的銀子,卻把恩客們趕出門外的。上等廂房趙郎君如今囊中羞澀不好再住,我這裡次幾等的偏房倒是有一間,也不敢再收趙郎君的銀錢,郎君只管住到發榜日,每日只是茶飯粗鄙了些。”
這媽媽對付客人的套路是一套接一套,別說其他人聽了立即對雲音閣好感大增,就連趙池璧心裡也是五味雜陳。
唯有張哲在樓上看著這一幕,心裡卻跟明鏡似的。
老鴇子不過是想留著話題人物趙池璧在她閣裡,滿足一些客人的好奇心和保留今晚的話題延續性。一間偏房和每日粗茶淡飯能值幾個錢?遠不及把趙池璧當猴養著,更能吸引客人。
她不是心善,只是想多賺一點錢。
張哲準備帶著三七離開,卻被洛三公子拉住了,另一手也被霍炳成扯住,兩人嘻嘻哈哈的就把他拉到了三樓的大套間。
說實在的,張哲不太想與洛家人打交道,原因就是洛二姑娘曾經給孟小婉的寫過的那封信。
但是偏偏洛三公子洛成楓張口就是他嫂子與孟小婉的交情如何如何,弄得張哲根本沒法拒絕。本來張哲就想著洛家怕是對他會有些意見的,如果繼續推辭怕是真的會平白得罪人,只好隨著他們來了。
這一屋子有七八個書生和衙內,除了洛三、張哲、霍炳成和另一個陳姓書生之外,普一介紹張哲才知其餘幾位都是本郡的秀才公。
這些人喝得正好,見張哲來了,都齊聲叫了一聲好,嘴裡都把賢弟二字叫得通響。
倒把張哲唬得以為到了宋黑子的聚義廳。
偏生還真有一個叫做石秀的大漢,是早六年前的秀才。這人倒不擅於與人拼命,倒有一筆極好的仕女圖功底。
喝到酣處,這石秀就嘆息其一直想為雲音閣的螺珠姑娘手繪一圖,可惜螺珠卻一直不肯。到如今,螺珠姑娘似乎厭煩了他的“糾纏”,再也不肯接他的盤子了。語氣中的蕭瑟,倒是裝得極為懇切。
洛成楓卻呵呵一樂。
“石兄雖擅丹青,卻對不上螺珠姑娘的脾性。誰人不知螺珠姑娘最愛的是卻是曲子並長短句,若有新詞好曲,螺珠姑娘便是再煩你石兄,怕是也會相見的。你只管聽我的,去尋些不常見的詞曲來,保準能讓石兄得償所願。”
石秀為難的搖頭:“你當我沒試過,這幾個月我尋了好些詞曲來,卻沒一個合她心意的,卻還是見不著啊。”
門吱呀一聲開了。
一位梳著雙平髻的女子正要進門,卻剛好聽到了有人在提及她的名字,不由訝然向內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