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老媽子一本正經的語氣,結果引發出滿堂的嬌笑。
“咯咯咯…。“
“哈哈,哈哈哈…。”
一屋七倒八歪的娘兒們,全笑噴了。
嚴格來講,鄭崇儉是個敏於行而納於言的這麼一個人。
在接觸到黃衝後,一些以前模糊的思維變得清晰。
從所聞以來,安國公的軍隊大體都是用別人一樣的裝備,甚至於一樣的戰法,但他卻屢屢得勝,為什麼?
運氣?倘或是曾經的背景?
惹惱了周國仗終被逐出京城,運氣之說難明。
靠山已倒,張家人現蒙他在庇護。
戰場所見,他的兵不怕死,據說練兵的時候都是當死人用的。裝備也不全然是一樣的,很多夾雜了他搞出來的亂七八糟的玩意。
按時發餉沒有盤剝,那些兵卒錢豐足自然會給他賣命。
此一點非常突出,沒有士兵譁變的顧慮。
有軍醫營,傷兵們能活命的多,死的人家裡都保障有安撫金,對士卒而言少去許多後顧之憂。
所以才悍不畏死,戰時敢用全命。
兵種細化操作嚴謹,戰場上多兵種的配合變化無人可比。
許多統帥都過分依賴於火器,兵種單調而常常受到各種環境條件限制。
還有行軍聯絡,命令通傳都有很多標新立異之處。
軍鼓不顯,反而號角多用,平常時的旗語複雜而有效。
總之他是個統兵的天才,只是沒有更好的機會而已。
現在有了。
連藩王都沒有的封地,他已經有了一大片。而且拓展的空間非常之大。
大明的格局在變,開國時所定的不可逾越的許多規矩,漸漸地在漫長歲月中悄然而改。
就象西學,這也算是如今時代的需要。
曾經黃衝同他說過這麼一段話‘幾兩鐵,打成個槍頭,套在根杆子上就能殺人。這樣裝配出來的軍隊,跟農夫手裡的鋤頭、扁擔有什麼區別?這亂賊為啥子,剿了一批又出一批,殺不勝殺呢?就因為煉製裝備太簡單了。連獵人都好歹制張好弓,數千年都這麼搞,該改改了。’
他是提倡火器為主的,但更強調在生產、儲備、運輸及配發的合理及使用時的全天候及多功能效果上。
是種複雜而系統,短時期內無法讓人深明其理的新軍制。
軍備確實需要改制,新式的火器需要新的戰法配合。
某些方面,顯然黃衝已經走在眾人之前。
“拜見父皇。”
十一歲的太子朱慈烺已經隱隱有玉樹臨風的趨勢。
站在邊上的高起潛心中驚歎,不愧是龍種血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