畿輔之地已連失四十三城。
據報,清軍正分兵八道在畿輔攻殺虜掠。洪承疇、孫傳庭所督援軍還在路上。
但是如果還不能扼住這次清兵的攻勢,則後果難料。眼下時刻正是火急火燎的要命關頭,容不得些許差池。
“這要死不死的。”
發呆的皇帝猛然來了這麼一句。
起身,來回踱了幾步。
看到裡頭身影晃動,守衛們都把腰桿挺直了些。
果然,皇帝的正目光正隨意地轉向這邊。
盤算著對樂安侯此事的應對,皇帝越來越覺得,此事稍有差池,極有可能會引發出多處兵變。
“落了嗎?”
“還沒落呢,皇上。”
聽到皇帝隨口的發問,門外的人連忙回答。
望著門前英姿挺拔的身影,皇帝不由想起來許多年前,那個渾人杵著杆槍幫他站崗的景象。
說不清楚的原因。使得那渾人在大多的中下級官吏以及百姓中,歷來有著良好的口碑,以及極高的聲望。
所以,早時間被罷軍權,以及之後張家倒臺。連奉天府的老百姓間都有傳聞。
北京城的王公貴族更是傳得沸沸揚揚,他們慣常引他為傲。
內閣對此事的處置,是存有差失。
為顯示朝廷權威,在七月間,內閣商議剝奪太康伯爵位。
立即的,朝野噓聲一片。
八月末,為敬效尤懲治勳貴不法。因牽連到張國紀私擴私驛的事,淑妃非要替她父親說好話,遭到斥責。
結果,淑妃當日投繯。
不幾日,清人大舉入寇。
天下皆認為。早年,東北滿人被護天軍出關屢敗。如今,宣、大等京師輔地此回再遭兵災。毫無疑問是朝廷,尤其新任內閣們的決策失敗。
連番的打壓,民間的輿論更甚。朝堂上反對的聲音表面上是是小了些。實際是大部分的矛頭卻轉向了大內。
對內閣質疑的同時,倒閣的警鐘已敲響。
“咳。”
晃了晃頭,回到椅子邊。
“唉~。”
喜歡大明之東山再起請大家收藏:()大明之東山再起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