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百年前的刺頭
當趕到書院的時候,院長的小屋還亮著燈,王蠡剛躡手躡腳地推開書院大門,就聽喚道:“進來罷。”
“是!”
王蠡索性落落大方,帶著霞姑進了院長的小屋。
楊廷鑑看到二人,暗暗點頭,這小子倒是快活的很,不過只是面無表情的問道:“你不是去了京城麼,深夜趕回來,又有什麼事兒?”
“是這樣的……”
王蠡把王子騰擔任主考之事,以及前因後果道出。
楊廷鑑沉吟道:“你若是避開今科,皇帝的氣也能消了,兩年後仍可得重用,但你硬頂著上,非得中個進士,反會觸怒皇帝,橫堅就兩年,你都耽擱不起?
據我所知,與你為敵的,也就是衛家那幾個大貓小貓,根本不是你的對手,峁山派雖有個道人因你而死,但他們暫時找不到理由對你出手,你非得一路闖關,究竟是為的什麼?”
霞姑也覺得楊廷鑑所說非常有道理,修士壽元悠長,誤兩年科舉不算什麼。
王蠡卻是正色道:“學生考科舉,非為做官,而是修習儒家大道,我豈能眼睜睜看著皇帝毀我道途?
我是心學門人,萬事唯心不唯物,只求一個公道,不然我心難安!”
“也罷!”
楊廷鑑眼裡現出些微的讚賞之色,恍惚間,在王蠡身上看到了自己年輕時的影子。
當時南明覆亡,本朝太祖大肆招攬前明舊人,作為前明最後一個狀元,楊廷鑑也在招攬之列。
他主張氣理心性四者合一,堅持《大學》是偽作,贊同女子參加科舉作官,痛斥假道學,推崇真情真性,即便是在思想混亂的明末鄭初,也是極大的爭議人物。
他有一句名言,振聾發聵!
酷吏以法殘民,豎儒以理殺人!
偏偏在國朝舉辦的經筵中,他辯贏了,以秋風掃落葉之勢,橫掃理學與實學。
而且更離經叛道的是,他不止一次非議聖人,聲稱聖人也有錯,我們這些聖學門徒,有責任去幫聖人改錯。
要知道,這是超凡世界,聖人就在頭頂上!
不過他也與理學達成了兩項共識,其一:尊王陽明為聖人,作為代價,承認朱子為聖人,其二:繼續反對佛教。
佛教不完全等同於佛門,佛門是宗門,佛教是思想。
第二項還好些,第一項堪稱造反,矛頭直指孔聖!
儒家有五聖,分別是孔聖、顏聖、曾聖、子思聖與孟聖。
除了孟聖,顏聖與曾聖是孔聖的弟子,子思聖是孔聖的孫子,後三者在學術上並沒有突出的造詣,很容易給人一種以裙帶封聖的感覺,因此楊廷鑑與理學聯手,欲推王陽明與朱熹上位,把名不符實的三聖頂替兩個下來。
這可是一石激起了千層浪!
雖然心學和理學矛盾重重,互相貶低,可在這一點上,出奇的一致。
聖人不僅僅是名號,還相當於仙界的混元大羅金仙,蓋壓文界,修為通天,手頭幾乎能調動無限的資源。
這等於是心學和理學一起造孔聖的反,偏朱熹和王陽明都創造出了基礎理論,在儒學的發展上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那麼,顏聖、曾聖與子思聖的貢獻是什麼?
記錄孔聖言行、個人品格過硬、傳播孔聖學說!
這顯然不能比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