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來耶教百姓也是可憐的緊,否則哪有那麼多異瑞,還是我大鄭的百姓逍遙自在。”
“是啊,我等可不能生在福中不知福啊!”
“哎,皇上就是太仁慈了,近幾十來年來,耶教在我大鄭漸漸蔓延開,我等不如給朝廷上書,禁絕耶教,維護我華夏正統!”
眾人七嘴八舌,王蠡也聽的津津有味。
“諸位!”
這時,董仲舒又喚道:“此山,便為書山,文界越壯大,書山便越雄偉,但學子攀登起來,也越發吃力。
最初,有張良、諸葛亮等諸賢攀至山頂,自韓愈之後,日漸稀少,朱熹之後,唯王守仁耳,而王守仁之後,別說攀上山頂者,能走半途亦極為罕見,可有人知其為何?”
“學生知道!”
衛若蘭搶著道:“皆因攀上山頂的先輩,都成了先賢大儒,將自己的道烙印在了書山上面,致使書山越發沉重,也越難攀登。”
“不錯!”
董仲舒看著衛若蘭,讚許道:“攀書山,不唯文氣,尚有心氣,毅力,與去止,要懂得取捨,雖然王守仁後,再無人能攀到山頂,但老夫仍預祝諸位中能再現奇蹟。”
眾位學子被說的熱血沸騰,哪怕明知道自己不大可能登上山頂。
董仲舒伸手一指,又道:“書山,有四條徑,分別是尺徑、十尺徑、百尺徑與千尺徑,進入徑道之後,會有文氣化作的罡風襲來,尺徑越大,罡風就越猛烈。”
有來自於京師的學子問道:“請問董公,當初武候、朱子、陽明公等先賢從何孔徑登山?”
董仲舒道:“千尺徑!”
“學生不才,也欲效仿先賢!”
那京師學子重重一拱手,邁步鑽進千尺徑!
所有人都瞪大眼睛看著,卻是不片刻,那學子骨碌碌從裡面滾了出來,衣衫都凌亂了,狼狽萬分。
他本人也是窘迫之極,脹的面紅脖子粗,還待不死心的再進去,卻似有一層無形的屏障攔住了他。
董仲舒道:“每人只能登一次書山,離開判出,由千尺徑登上山頂者,有先賢之姿,由百尺徑登上山頂者,有大儒之姿,由十尺徑登上山頂者,有宗師之資,諸位量力而行。
不過由尺徑登山,並非絕對,勤亦能補拙,自王守仁之後,雖無人能登上山頂,但大儒與宗師也常有出現。”
那人懊悔不己,一時自大,竟狂妄的衝進了千尺徑,結果浪費了機緣不說,還成了笑料。
是的,自己何德何能,敢與先賢比肩?
其餘諸人也是議論紛紛,暫時沒人進去,都在觀望風向。
畢竟尺徑不用說,分明是庸人之姿。
能從千軍萬馬中脫穎而出考中生員,誰也不會承認自己只是庸人之姿。
千尺徑有些好高騖遠了,就拿最近的兩位先賢,朱熹和王守仁來說,誰敢與之比肩?
考慮的多是百尺徑和十尺徑,可這兩徑也需登上山頂才有宗師或大儒之姿。
喜歡紅樓聊齋逍遙仙請大家收藏:()紅樓聊齋逍遙仙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