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祥瑞之事一出,為了配合皇帝,不少地方官員上書,說當地有祥瑞出現,乃是感受陛下恩德,上天降下回應,除了靈芝白鹿外,還有就是賢德之人。
畢竟靈芝白鹿或許還會被人詬病,但上報當地有名的賢德之人本就是地方官員的職責,也是政績,這種訊息上報之後不但能討好皇帝,也能為自己臉上貼金,而且比起所謂的靈芝白鹿來說也更加穩妥,便是陛下不喜,這種事面上也是沒錯的。
慶安帝近些時候可是看了不少這樣的訊息,不過能叫幾位閣老同時過來的應當更加不凡才是。
劉全章聞言笑了笑,道:“倒也能稱一句孝子賢孫,陛下一看便知。”
說著劉全章將奏摺遞給了秦良,由他轉交給皇帝。
慶安帝萬分好奇,他接過奏摺一看,臉上的表情又是感嘆,又是欣慰,畢竟賈薔是他一手推出來的人,賈薔表現的好,他臉上也有光。
“果然當得起一句孝子賢孫,不愧是兩位老國公爺的後人,頗有乃祖之風吶!”
既然當初皇帝將祥瑞之事按在了兩位老公爺身上,而兩位國公爺既能在死後被□□帶在身邊,顯然是忠貞之臣,不管這是不是胡編亂造,但既然皇帝已經開口承認,那麼這兩位國公爺便是朝臣的榜樣,慶安帝開口說賈薔有乃祖之風,這自然是大大的贊賞了。
“正是,”劉全章笑著應道:“能夠將身上的爵位主動讓給兄弟,不貪慕權勢,此乃兄弟之義也。而在陛下已經寬恕賈家的罪過之後,還能主動上書,消減爵位,以贖長輩犯下的罪過,以正天子威視,國法尊嚴,此乃忠君之義也。不負先祖威名,不墮家族名聲,此乃孝順之義也。”
“劉大人說得對,如今少有這樣的了,尤其是勳貴子弟,近幾年行事越發不堪了,陛下當重重獎賞賈薔,一者以正君威法度,二來也是個榜樣,好叫勳貴子弟都跟著學學,別一天到晚的只知道玩樂去了,也該做做正事才是。”
說話的名叫徒昭,他家祖上也是跟隨□□起兵打天下的,不過他家祖上沒那麼幸運,天下還未打完,就不幸受傷去世了。
因他家祖上那位老爺子跟□□關系很好,又是為了救□□而死,□□感念他的功勞,收養了那位老爺子的兒子,並賜給國姓,也就是徒昭的父親。
天下初定之時,徒昭老大人的父親因父親的功勞得了一個侯爵之位,因他家通共就他一個兒子,□□擔心他在戰場有危險,到時候辜負老部下的交託,便不許他學武,而是替他請了先生教他儒學。
可以說他們家是勳貴家族中最早一批由武轉文的。不過雖做了文官,但他們家會做人,跟勳貴一脈並未斷絕往來,反而來往十分親密。
徒昭老大人一向是將自己看作成勳貴一脈的人,早就對現在勳貴子弟狀況糜爛,後繼無人的境況不滿了。
只是哪怕他權勢再大,也沒辦法對別人家如何教養孩子說三道四,因此平常也只得見了那些年輕子弟訓斥幾句,到底也沒有能夠根治的方法,如今見了勳貴當中總算有了一名有出息的子弟,自然是萬分欣慰,也希望能夠藉此改善一下勳貴子弟的近況。
慶安帝聽了也暗自點頭,雖然說他很重視文官,不過這並不意味著他跟勳貴之間關系疏遠。
他一直都很清楚,假如真的遇到了王朝顛覆的危險時刻,勳貴是跟他一榮俱榮,一損皆損,而這些文官卻可以轉投他人,正如這些文官所信奉的那樣,沒有千年的王朝,只有千年的世家。
更何況朝堂之上,從來都不能夠一家獨大,如今這些文官勢利越來越高漲,他早就有抬起勳貴來壓住文官的念頭,只可惜這些勳貴自己不爭氣,白白浪費了好機會。
不過慶安帝卻不好立刻同意,而是猶豫了一會兒,方才舉著奏摺道:“讓爵之事純屬自願,朕自然不會不許,只是請罪之事便罷了,朕當初既許諾了寬恕賈家罪過,況且首罪業已受到了懲罰,朕看這罪過無論如何也怪不到賈卿身上,閣老們覺得如何?”
這涉及到賈薔奏摺當中提到的第二件事,當時他在皇帝面前提到兗州鼎的下落時,雖然訊息還未被證實是真是假,然而慶安帝很有魄力,不等確定真假,便先給了他好處。
賈家所犯下的抄家罪過,只懲處了賈珍跟賈赦兩人,其餘人等都脫罪釋放,不但歸還了家業,還把爵位也還了回來。
但是賈薔知道這並不代表賈家就安全了,賈珍跟賈赦做下的事倒還罷了,他們二人已經流放邊疆,他們的罪過便算是清了,不會有人在這上面再做文章。
但是其他人就不一樣了,比如說鳳姐在外頭放高利貸,藉著賈家的勢利幹涉官司等等事情不過是強行被皇帝壓了下來,但是這件事總歸是□□,不知道什麼時候就爆了。
有人想要對付賈家的時候,又或者皇帝反悔的時候,只說一時受了賈薔的迷惑,再把這些事翻出來,賈家就完了,又要走上老路。
賈薔自然不會允許這種隨時可能爆發的□□留在身邊,他想來想去,覺得倒不如先自請降罪,不管大小也好,先擔一項懲罰,這件事便算是了斷的一幹二淨了,以後能拿它做文章了。
慶安帝有意詢問,閣老們,私下揣測自然是覺得賈家聖眷甚深,皇帝不欲追究賈家。
閣老們自然是不同意的皇帝的做法的,雖說君王之威至高無上,亦淩駕於國法之上,然而君王亦當獎懲分明,豈能因一己之情置國法於不顧。
長此以往,人人都去討好皇帝,有皇帝恩寵,便是觸犯國法也可逃脫追責,不用受到處罰,國法便成了沒有用處的條文,只是用來擺設而已。
這於國無益,內閣幾位老大人都是高瞻遠矚之輩,自然深知這帶來的危害,只是他們一直沒有找到機會開口,而如今,賈薔主動上書,他們自然不會放過這個勸誡皇帝的好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