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哐當”一聲,龍案上的書籍被慶安帝不小心弄掉在了地上,然而這屋裡的所有人都沒心思去管那個本掉在地上的書籍,實在是因為這個訊息帶來的震撼太過驚人。
幾人所在的地方便是乾清宮的偏殿,一向是是慶安帝處理政務的地方,慶安帝平日並不太喜歡宮人近身,往日多半隻有秦良一人侍候。
今日因為慶安帝心中猜疑,擔心太上皇會利用戴權做出什麼事情來,因此召見了馮周彥,而後又有賈薔,因此現在整座偏殿當中加上皇帝也不過才五人罷了,其餘人等都在殿外,誰能看清殿中的情況,卻聽不到殿中的聲音。
不過即便沒有聽到聲音,守在外面的侍衛也看出殿中發現了一些情況,他們有些猶豫,不知道該不該上前,侍衛的首領暫且安撫了他們,隨即便跪在殿門外,請求覲見,順便觀察一下殿中是否有變。
不過慶安帝並沒有精力去管他們,不過隨意的揮了揮手,示意他們退下,看出皇帝並沒有遇到危險,當值的首領雖然很好奇那賈薔究竟說了什麼,不過出於謹慎,又得到了秦良暗中遞過來的眼神,他到底還是壓抑了自己的好奇心退了下去,同時也告誡守在殿門外的侍衛們打起精神來。
不去管侍衛們的想法,慶安帝現在腦海裡只有兩個字,那便是“九鼎”。
“九鼎”來歷非凡,據說是禹皇鑄九鼎象徵九州,夏、商、週三代均以九鼎作為鎮國之寶及傳國重器,直到秦國統一天下,九鼎才漸漸的消弭在了歷史當中。
但是無論是歷代的統治者,還是普通的民眾都知道這個傳說,也都知道九鼎才是真正的國之重器,傳國之寶。
至於傳國玉璽,不過是因為九鼎不全,方才拿來做的替代品罷了。
相較而言,傳國玉璽固然珍貴,這無論如何也比不上這九鼎的。
傳國玉璽乃是秦始皇炮製而出的,雖然他也算得上是千古一帝,然而他終究還是個人,可是禹皇已經成了神。
況且兩人的名聲也是天壤之別,禹皇不必說,乃是與三皇五帝當中的堯舜並稱為古之先賢帝王,而始皇帝雖然是古往今來第一位統一中原的千古一帝,被稱作為始皇帝,然而人們往往記住的不是他的功績,而是他的殘暴名聲,兩者完全不能夠相提並論。
而經由他們之手創造出來的東西自然也不是一個等級之上的。
神做出來的東西,跟人做出來的東西,代表意義當然是不同的,能得到傳國玉璽,固然是一件值得慶賀的事,可是即便沒有,其實也無傷大雅,可是九鼎就不一樣了,若是能夠得到九鼎,便是代表得到了上天的認可,是真正的天命傳承,這是每一個統治者都渴望得到的。
而鼎跟玉代表的意義也同樣不同,玉固然代表了君子美德,然而跟點一比就顯得有些小家子氣了。
玉只能是個人的美德,而鼎卻是國家,玉可以人人佩戴。但鼎卻不是人人都能夠得到的,它有嚴格的規定,它象徵著地位跟權勢,也代表了合法感。
有了鼎,便意味著你的統治是得到了上天的認可,是合法的,合理的。
而在古代,有天人感應之說,統治者的治理一旦不被上天認可,便會降下天罰,對於百姓來說,便意味著災難。
所以百姓們渴望著統治者能證明他的統治合法,是得到了上天認可的,因為這便意味著安定。
無論是祭祀也好,封禪也好,為的都是向百姓們宣示他們的合法合理之處。
但是無論是祭祀還是封禪,對比起九鼎來說都只是小兒科。
有了九鼎,誰還敢說他的皇位來路不正,以往關於他殘害兄弟的臆測將會完全消失,而那些打著複興前朝旗號的反賊們也將沒有生存的餘地。
九鼎珍貴之極,慶安帝從未想過自己能得到他們,以他的想法來看,這寶物頂天了便也是傳國玉璽罷了,然而誰能想到竟然是九鼎呢。
這個好訊息讓他震驚興奮,但也讓他有些猶疑,因為他還不確定這九鼎究竟是不是真的?
九鼎的傳說由來已久,有禹皇鑄造而成,此後經歷夏商周三代,皆奉為國寶,直到秦朝之後,方才消失。
據史書記載,秦國大軍滅亡周朝之後,將九鼎收歸秦軍陣中,只是在去往鹹陽的途中經由泗水,不知從何處吹來一陣大風,將其中一座大鼎吹入河中,而後九鼎便缺其一,只餘下八鼎。
有人說,九鼎乃是天下氣運積聚而成,秦朝之所以那麼早亡,便是因為沒有能夠聚集九鼎。
因此,九鼎便成為秦始皇一直以來的心病,《史記.秦始皇本紀》中說:“始皇還,過彭城,齋戒禱祠,欲出周鼎泗水。使千人沒水求之,弗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