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滙豐銀行回來,楊辰便接到了俐國維的電話,太古洋行那邊已經有了訊息,對方打算跟他私底下談談。
從楊辰高價收購滙豐銀行持有的國泰航空百分之三十股份,太古洋行就已經知道這件事情一旦處理不好,自身很有可能會步入怡和集團的後塵。
受到大環境不利影響,太古洋行實在不願意在這個時候與正處在如日中天的楊氏財團交惡,國泰航空雖然是太古旗下比較重要的子公司,但是再重要它也抵不過整個太古系集團。
一想到怡和洋行現在的情況,太古洋行一眾高層就倍感壓力。
除此以外,還有一個讓太古洋行不得不作出妥協的原因,那就是太古洋行高層對楊辰與英國幾個大家族的關係感到非常的忌憚。
按理說像英國宇航公司那樣重要的軍工企業,英國政府不應該將其交給一個外國人才對,哪怕現在楊辰持有的是英國國籍,但是說到底他畢竟不是一個純正的英國人。
然而,就在外界認定不可能的情況下,撒切爾政府偏偏同意了。
這裡面的具體原因,太古洋行自然不會跟那些媒體報社一樣,認為楊辰有錢,就能夠讓英國政府妥協。
錢也許是一個方面,更重要的一點,還是因為楊辰與幾個英國本土大家族的合作有著直接關係。
那幾個與楊辰有直接合作的家族中,有人脈廣泛的老牌貴族,有資歷深厚的政治家族,有實力雄厚的英資財團,甚至於,連英國王室的直系王子也都參與其中。
這樣一股力量,別說在英國國內,就是在英聯邦其他國家也有一定的影響力了。
憑著楊辰在英國依持的能量,官方勢力顯然是沒辦法奈何對方,這樣一來,太古洋行如果不妥協,就只能選擇跟楊辰硬碰硬。
只是,有了怡和的前車之鑑,太古洋行高層都有些忌憚,或者說,心有餘而力不足。
作為香江四大洋行之一,太古旗下的上市公司可不少,國泰航空非上市公司,如果太古洋行不願意,楊辰也沒辦法強取豪奪。
但是,其他上市公司就不一樣了,只要打響價格戰,可以預見,最後的結果,太古洋行肯定損失更大。
所以,太古洋行高層在得知滙豐銀行已經把持有的國泰航空百分之三十的股份賣給楊辰之後,就第一時間選擇了聯絡俐國維這位恒生銀行總經理。
俐國維作為恒生銀行的總經理,雖然恒生銀行與太古洋行沒有多少業務往來,但是香江就這麼大點地方,大家低頭不見抬頭見的,多少總歸有一些交情。
太古洋行想要了解楊辰究竟是想將整個國泰航空收購,還是想要控股國泰航空,又或者說,僅僅只是想要入股國泰航空,好達成國泰航空與英國宇航公司之間的合作。
楊辰的心思弄不清楚,太古洋行就不好對症下藥,所以便想到了透過俐國維來探探楊辰的口風。
接到俐國維的電話,在瞭解到太古洋行沒有與自己硬抗的意思後,楊辰不由會心一笑。
其實在拿下置地公司之後,楊辰就沒有想過再動英資財團的想法。
畢竟,凡事講究過猶不及。
近幾年來,華資勢力上升勢頭太快了,從包船王奪下怡和的九龍倉開始,再到李超人透過滙豐銀行的支援,直接拿下四大洋行之一的和記黃埔,最後加上他日前強奪怡和集團旗下置地公司。
四大洋行中的和記黃埔現在已經改換門庭,從英資財團變成了華資財團,最強的怡和集團,經過接二連三的打擊後,現在已經只剩下半條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