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亞洲衛視以及香江各大媒體的輪番報道下,佳寧事件幕後真相不斷被挖掘出來,從而越來越多的公司受到牽連。
不僅是怡和,連同滙豐在內的香江諸多銀行和投資機構,也都被牽連了進去。
原本怡和洋行和置地的股票,因為兩家的爭搶,不僅沒有下跌,反而不斷上漲。
這給眾多投機份子,一下子抓住了機會,同時還讓怡和與鄭嗨泉這邊,都一致僵持了起來。
現在佳寧事件爆發,這樣一家超過百億規模的公司,突然面臨傾塌的危險,這下子,讓大家對怡和集團也提不起信心了。
尤其是亞洲衛視將置地公司目前的債務狀況,也連帶著披露了出來,這一下猶如捅了馬蜂窩,直接讓那些手持怡和集團股票的股東們以及散戶們徹底不淡定了。
一時間,置地公司股票瘋狂下跌,連帶著怡和集團旗下所有上市公司再次享受股價暴跌的過程,完全沒有之前不斷上漲的趨勢。
這種恐慌效應一起,就再也止不住了。
趁著機會,鄭嗨泉等人不斷吸收市面上的散股,同時又迅速給之前聯絡過的股東,表明有心繼續收購他們手上的股份。
與鄭嗨泉等人相同,怡和那邊也在紐壁堅的組織下,迅速作出了反應,不過由於資金有限,怡和只能選擇性的保住部分上市公司。
相比較置地公司,怡和高層更加註重怡和洋行,怡和集團如今本就面臨著高額的財務問題,如果選擇了揹負鉅額債務的置地,那麼一旦失去怡和洋行的資金補充,整個怡和集團必然會步入佳寧的後塵。
前車之鑑,作為怡和的大班王,紐壁堅沒有任何的猶豫,直接選擇了率先保住怡和洋行再說。
而鄭嗨泉這邊,則與怡和的選擇恰恰相反,他們第一時間選擇了加速收購置地公司的股份,爭取達到對置地的最終控股權。
雖然置地揹負著鉅額債務,但是這些債務與它旗下控制的諸多優質資產比起來,完全可以忽略不計。
置地旗下有太多太多發展潛力巨大的公司,幾乎集中了怡和集團大半精華,後世怡和即使將重心移出了香江,期間甩賣了很多優質資產償還債務,但它至始至終依舊位列世界五百強企業行列,從來沒有掉下來過。
一旦拿下了置地公司,那麼楊辰所欠缺的底蘊問題,將不復存在。
就好比之前的怡和集團,一手握著一家洋行,一手握著一家實力雄厚的地產公司,兩家公司相輔相成,造就了怡和集團香江四大洋行之首的位置。
現在楊辰手上已經有了恒生銀行,雖然相比起怡和洋行的影響力,恒生銀行還有很大的差距,但是這種差距,在經過楊辰多方努力下,其雄厚的現金流,早已遠遠超過了怡和集團旗下的怡和洋行。
如今楊辰手上唯一欠缺的,就是一家有實力,有規模,有底蘊的公司。
而置地恰巧是目前最合適的。
由於之前紐壁堅的擴張戰略,置地公司已經完全擺脫了一家地產公司的形象,其業務遍及零售,服務,航空,製造等多方面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