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亞視這檔美食節目,楊辰是寄予厚望的,要做就做最好,除了把節目打造好以外,他還想搞個東方的米其林指南。
後世大家影響中,米其林餐廳四個字,恐怕是耳熟能詳。
聞其名,不知其意。
不知道的人,或許會以為,米其林餐廳,應該就是一家名叫米其林的餐廳。
其實不然,米其林餐廳,泛指被收錄在‘米其林紅色寶典’的餐廳。
一九零零年的萬國博覽會期間,當時米其林公司的創辦人米其林兄弟兩人看好汽車旅行的發展前景。
因此,米其林兄弟認為,如果汽車旅行越興旺,那麼他們的輪胎,就會賣得越好。
是的,沒錯,就是輪胎公司,米其林餐廳,它只是一家輪胎公司,為了打響自家輪胎名聲,弄出來的旅行指南。
書中將各地餐廳、地圖、加油站、旅館、汽車維修廠等,有助於汽車旅行的資訊,集中在一起,其名為‘米其林指南’。
隨著米其林名氣越來越大,被收錄在‘米其林紅色指南’裡的餐館,也就被人們稱之為米其林餐廳。
熟悉米其林餐廳的人,想必都知道,米其林餐廳都是以星級,來標記一家餐廳的優良。
米其林餐廳,評分系統共有三個等級。
一顆星:值得停車一嘗的好餐廳。
兩顆星:一流的廚藝,提供極佳的食物和美酒搭配,值得繞道前往,但花費不低。
三顆星:完美而登峰造極的廚藝,值得專程前往,可以享用手藝超絕的美選的上佳佐餐酒、零缺點的服務和極雅緻的用餐環境,但是要花一大筆錢。
米其林餐廳的星級,是由米其林公司篩選的“美食密探”進行評判的,他們被稱作“監察員”。
監察員每去一家餐廳或酒店進行評判,都需要隱瞞身份悄悄潛入住宿和品評。
對餐廳的食物、用餐環境、服務和酒的搭配,進行全方位的評審。
米其林餐廳,經過幾十年的傳承,在歐洲各國可謂名聲在外,基本上每一個駕車旅行的人,都會人手一本米其林指南。
米其林指南,在這個汽車導航儀器還沒有普及的年代,無疑於居家旅行的百科全書。
當然了,這僅僅只限於歐洲地區,遠一點的美國、亞洲、非洲等地區卻是沒有。
因此,米其林指南的名氣,也僅限於歐洲地區,其他地方需要進入二十一世紀以後,才會逐漸被收錄進米其林指南里。
後世米其林指南里收錄的餐廳,大多是西餐廳,中餐廳很少,即使有,也多集中在沿海和香江以及澳門這種中西文化交匯的地方。
而這些地方,又大多以粵菜作為根基,再揉合西菜的食材、調味和烹調的方式,大膽創造出了有特區地方特色的粵菜。
也就是說,後世米其林餐廳的評級標準,在一定程度上,並不能完全準確的評判國內的餐廳。
一個外國的評選機構,自然傾向於外國人的口味。
美食作為文化傳承的一部分,後世國家一直想要把中華文化傳播到世界各地,各種人道主義救助,經濟支援,孔子學院等等。
老實說,那些東西做的再多,都不如一頓美食來的誘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