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銀行家,沈粥他現在不缺金錢和地位,以他滙豐銀行大班王的身份,每年光是滙豐銀行給他的利潤分紅,就足夠他下半輩子養老了。
他現在要的是名聲,大大滴名聲。
這名聲還不能是空的、虛的,而是要實打實的。
前面滙豐銀行各任大班王,他們坐在這個位置上的時候,大家自然是爭相巴結。
可一旦他們離開這個位置後,就什麼都不是了,只能拿著錢回去養老。
世人,都講究功成名就。
受到東方文化的薰陶,沈粥對於自己的名聲很在乎,而這個名聲,他不希望只是依靠自己頭上滙豐銀行大班王頭銜得來。
他要提升自己的個人名聲,讓他‘沈粥’這個名字,深入人心。
作為滙豐銀行的大班王,沈粥除了自身能力強悍外,最為人們津津樂道的是他的眼光。
有些東西,時過境遷,很快就會消失不見,就跟一朝天子一朝臣是一個道理。
當官的,看的是功績。
而銀行家,則看他們扶持起來的人。
一般情況下,銀行家們不會去刻意扶持一個人,畢竟銀行從來不做虧本買賣,利益最大化,才是銀行的宗旨。
但沈粥偏偏不走尋常路,他在幫銀行賺錢的同時,還不忘挑挑揀揀,扶持那些有能力、有野心、有實力、有潛力的資本家。
正所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沈粥雖然是西方人,但是他半生都生活在東方,對於東方人那套細水流長,也是學了個十足。
一時的眼前利益,他看不上眼,因為一時的利益,做完一次,可能就沒了。
做生意講究的是長遠利益,當一名銀行家同樣不能只顧著眼前利益,源遠流長才是硬道理。
沈粥後世之所以有名,原因就一個,那就是他低價把和記出售給李超人,讓李超人得以蛇吞象,從此華麗轉身。
而李超人在成功入駐和記之後,也與滙豐開啟了長遠的合作關係,讓滙豐獲得了豐厚的報酬。
吞下和記,是李超人崛起最重要一環,如果沒有沈粥的支援,李超人就不是李超人,他依舊還是那位人們所熟知的塑膠花大王。
至於華人首富的位置,也不一定由他問鼎,沒有和記,單靠房地產,香江幾位房地產大佬,絕對能夠將李超人壓制的死死地。
前面幫助包船王棄船靠岸,中間又助李超人入駐和記,做事不能虎頭蛇尾,沈粥最後又把楊辰給惦記了起來。
人生三部曲,他沈粥的也準備扶持三個人。
別看楊辰現在旗下公司實力比之李超人人等人毫不遜色,但楊辰旗下公司偏偏沒有一家上市的,這無形中讓人們忽略了他的真正實力。
相比起銀行,零售和傳媒等行業,根本不值一提。
資本社會,銀行才是真正的金融巨頭。金融老大哥。
在香江這地界上,四大洋行整體實力最強的,要屬怡和集團。
不同於滙豐單純的在銀行上發展,怡和還有一家香江房地產龍頭‘置地’,兩家公司旗下又控制住著諸多上市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