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從來沒有想過透過彈鋼琴,發專輯掙錢,他唱歌彈琴,為的只是給自己貼上一個我是音樂家的標籤。
作為後世之人,在商業全球化時代,各國極力扶持本國商業,明裡暗裡抵制外國企業。
楊辰很清楚自己將來一旦貼上了商人標籤,那麼即便企業做得再大再成功,也不會得到外國民眾的認同。
不被認同,就會有被抵制的風險。
想想後世李嘉城多牛逼,多厲害,可他在英國置產的時候,還不是被英國民眾各種抵制。
不管是政府邀請也好,還是政府已經允許也罷,在那些民主國家,一旦民眾反對,勢必會使外來商人無功而返。
而李嘉城給外人的第一印象是什麼?是商人,是首富,是富豪。
窮人與富人天然站在對立面,一個富人想要獲得普通民眾的認可,簡直不要太難。
有了這個第一印象,在任何一個民主國家,民眾對他們都不會感冒,一旦有人稍微引導一下,勢必會群起而攻之。
特別是後世網際網路時代,任何一件小事情都有可能被無限放大,一旦發生外國企業收購本國企業,勢必會引起轟動,甚至引起連帶效應。
所以,楊辰想在一開始時,就把自己給人的第一印象豎立起來。
只要這個第一印象豎立好了,那麼以後人們在想起他的時候,就會第一時間想起自己聽過楊辰的歌,聽過楊辰的鋼琴曲。
音樂無國界,只要能夠觸動人心,那麼聽過他歌的那些人,就不會對他有太大的牴觸心理。
一旦以後楊辰到了那個國家,做點什麼生意,他的那些歌迷,恐怕會自覺的給他買單。
就好像後世那些明星,沒事總喜歡搞點副業,開一些餐館什麼的,不管好不好吃,民眾都會因為是那個明星開的店,進入體驗一下。
楊辰就是想透過音樂,進而提升自己的知名度,同時也為自己將來賺外國人錢的時候,讓他們歡喜鼓舞的替他數錢。
當他的公司受到抵制的時候,歌迷自發的站出來護犢子,後世的腦殘粉是怎麼來的,就是毫無理由,毫無對錯的支援自己喜歡的明星得來的。
只要將來那個地方有喜歡楊辰的歌迷,那麼楊辰就會在那裡擁有一定的影響力。
那怕受到牴觸,也會有人替他說話,替他辯解。
兩首好聽易學的鋼琴曲演奏結束,楊辰已然獲得的底下一眾富豪名流的認可。
但僅僅如此,還遠遠不夠。
雨的印記和天空之城兩首鋼琴曲雖然很能打動人心,流傳出去後,也不會有人否認楊辰在音樂上的才華。
但憑藉著兩首鋼琴曲,還沒辦法確立他在音樂界的地位,更不能體現他的鋼琴技術。
李斯特為什麼能夠被人一直記住,難道是因為他的才華?我想不全是這個原因。
我覺得這裡面或多或少,跟他創作的音樂,一般人很難彈奏有著直接的關係。
————
喜歡重生香江1981請大家收藏:()重生香江1981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