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川也是見過世面的,見李信不象是興師問罪的模樣,心思立刻活絡起來,連忙道:“回攝政王爺,一方面是馮撫臺打擊走私有佳,基本上沒人敢跑去朝鮮或日本啦,另一方面……日本那邊也不知是怎麼回事,突然就不許和大明貿易了,去年有個人不信邪,拖著好幾船的貨過去,結果被沒收了,人也沒回來,不知是死是活。”
李信心裡清楚,自德川幕府執政以來,因基督教與幕府統治矛盾尖銳,遂暴發島原之亂,從此日本閉關鎖國,只留有長崎作為交易場所,以阻止地方大名獲得南蠻的武器資金和技術,尤其是資產階級思想文化的傳播。
所謂南蠻,就是西方在東南亞的殖民地,不過荷蘭例外,荷蘭以承諾不傳教為代價,把東印度公司開到了長崎。
大明則是因為朝庭失去了對地方上的控制力,對日貿易混亂不堪,凡是有錢有資本的,都可以出海貿易,既良莠不齊,也有很多人不知道幕府閉關鎖國,去了長崎以外的地方,結果船貨被沒收,人被扣留,索要贖金。
李信是絕對不允許日本閉關鎖國的,這十來年間,歐洲因爆發戰爭,輸入大明的白銀數量銳減,日本又閉關鎖國,幾乎沒有金銀輸入大明,導致有了通貨緊縮的趨勢,銀價一再上漲。
一些有錢人見銀子越來越值錢,索性窖藏白銀,使得市面上流通的白銀進一步減少,通貨緊縮加劇。
事實上崇禎朝財政破產,相當一部分的因素與通貨緊縮有關,因為朝庭沒法透過通貨膨脹來掠奪民間財富,反因通貨緊縮造成了朝庭財政資金週轉困難。
李信要想擺脫通貨緊縮的困境,併為將來發行銀元做準備,取消地方政府鑄造銀元寶的權力,進而取消火耗,就必須得到日本的鉅額金銀。
以掠奪的手段直接獲得弊端多多,易極造成貧富分化加劇的惡果,進而引發惡性通貨膨脹,相對而言,李信還是傾向於使用貿易手段得到金銀,讓社會各階層都儘可能的參與進去,分享收益,因此需要開啟日本的國門,成為大明商品的傾銷地。
“那朝鮮是什麼情況?”
李信又問道。
陳川道:“回攝政王爺,自從朝庭降了滿清之後,朝鮮就斷絕了與我大明的貿易。”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嗯~~”
李信點點頭道:“如果讓你正常納稅,就可以合法的與朝鮮、日本、乃至更遙遠的菲律賓、馬六甲貿易,你可願意?”
“願意,願意!”
陳川渾身一震,連忙道。
李信微微一笑,又轉頭道:“明成祖設立天津衛,本意是拱衛北京安全,但天津濱海臨河,本該是商貿繁盛之地,兩百年來,民眾自發聚集經商,已不可逆轉,既如此,理當順應形勢,促進天津商貿的發展,朝鮮日本的商路我來解決,你的職責是促進天津的繁榮,把天津建設為一座商貿城市,並且我會派人來協助你,籌建海關稅司,這事你若做的好,將來內閣中有你一席之地。”
馮元彪大喜,但還是問道:“多謝攝政王抬愛,臣必會竭盡心力,為攝政王謀劃,只是……臣並非翰林院出身,哪裡能進內閣啊。”
李信呵呵一笑:“明朝從未有制度規定閣臣須出自翰林院,這不過是官場舊習罷了,本王反倒覺得,唐朝的出則為將,入則為相的制度不錯,將來部閣必起於州部,翰林庶吉士也將輪流外放,體驗民情,本王不需要空言泛泛之輩,政績突出者,方可回朝為官。”
“攝政王聖明!”
馮元彪心悅誠服,深深一躬。
別他看是個巡撫,別人稱他一聲撫臺,可他這個巡撫的含金量連知府都不如,更別提與什麼河南巡撫、陝西巡撫等主持一省的大員相比。
實質上,天津巡撫就是個衛所的文官頭頭,無非是天津拱衛京畿,他才有個巡撫的稱號,本來他的仕途已經到頭了,可今日,李信給了他希望,他也由衷感激。
喜歡崛起1639請大家收藏:()崛起1639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