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色漸漸黑了,城外偶有炮聲傳來,崇禎更是寢食難安,他擔心李自成連夜攻城,宮中各處,也是一片愁雲慘霧。
“清慧姐姐,賊兵圍城,吳三桂的救兵能夠來麼?”
“聽說吳三桂的勤王兵前天已經過了永平,正在向北京進軍,皇爺又下了手詔,催吳三桂火速趕到,應該會過來吧?”
魏清慧知道情況不妙,被宮女盤問,哽咽著說不出話。
一個宮女拉著魏清慧的手,戰慄問道:“清慧姐,萬一大事不好……”
魏清慧猛一咬銀牙:“到那時,有志氣的姐妹跟我一起自盡,寧死不能受辱!”
崇禎草草地用了晚膳,回養德齋休息,這兩三天來,不時有宮女太監小聲議論,曾於深夜聽見太廟有古怪動靜,又似乎有腳步聲,而且奉先殿在深夜裡,常有恨聲嘆息,他雖然口中不言,但心裡明白,這是亡國之象啊!
崇禎十七歲繼位,兢兢業業,立志做中興之主,每天都忙忙碌碌,不敢疏鬆半分,可是近幾年來,因國運日崩,他的銳氣也日減,漸漸地信奉了鬼神,時常來奉先殿痛哭禱告,愈是國事挫折,悲觀絕望,憤懣愁苦,他愈是想到奉先殿,跪在太祖和成祖的神主前痛哭一場,傾訴自己的苦惱和說不盡的傷心話。
自從居庸關向李自成開關迎降,昌平兵變和官紳迎降,京營在沙河不戰潰散,而吳三桂救兵不至,崇禎就明白亡國局勢已成,今日李自成又將北京合圍,城破只在旦夕,更加絕望,暗道:朕朝乾夕惕,苦撐了十七年,竟落到今日下場!
如果擱在往昔,出了這麼大的事,崇禎必然去奉先殿禱告,可如今他認為祖宗傳下來的江山要亡在他的手裡,無顏拜見祖宗。
他坐立不安,在暖閣中狂亂走動,連連發出恨聲!
“朕無面目見祖宗!無面目見祖宗哪!”
不片刻,崇禎頹然坐進龍椅,喝了一口溫茶,打算使自己的心思冷靜一下,又突然想到了大小朝臣,往日,大小臣工每日除在上朝時面陳各種國事,還要請求召對,要上疏言事,如今京師被圍,國家亡在旦夕,滿朝文武為何沒有一個人要求召對,獻上一策?
恨!
他恨啊!
當初朝廷得知李自成破了太原的時候,有人建議召吳三桂進關,回救北京,薊遼總督王永吉也從永平來了密奏,力主調吳三桂回救京師,以固國家根本,他也已經同意,加封吳三桂為平西伯,寓意吳三桂平定西來之賊。
可是很多朝臣激烈阻撓,說祖宗疆土一寸也不能丟,責備放棄關外土地為非計,朝中為應否調吳三桂勤王爭論不休,白白耽擱了時間。
後局勢日見緊迫,朝臣才同意召吳三桂勤王,卻又說遼東百姓均皇上子民,必須將寧遠一帶老百姓帶進關內,結果誤了戎機。
想到這,他心裡更恨!
滿朝均是庸庸碌碌之輩,沒有一個有識有膽、肯為國家擔當是非的臣子!
“諸臣誤國誤朕,個個該死!”
崇禎猛的將茶杯摔在地上!
乾清宮掌事太監吳祥聞聲大驚,趕快進來,跪地上不敢詢問,恰在此時,魏清慧也跟著進來,跪到了地上。
崇禎小聲道:“傳旨,馬上往坤寧宮!”
吳祥問道:“要備輦麼?”
崇禎道:“不用備輦,步行前去,再著人去翊坤宮,把皇貴妃請去坤寧宮!”
吳祥趕快出了乾清宮安排。
崇禎則在一群太監和宮女打著十幾盞燈籠的前後簇擁中走下丹陛,去往坤寧宮。
坤寧宮中,愁眉不展的周後,正與袁妃相對而坐,聽到太監稟報聖駕馬上就到,於是率領袁妃、宮女和太監到院中接駕。
崇禎被迎進坤寧宮正殿,半晌不吱聲。
他幾天來寢食不安,面色灰暗,眼窩深陷,剛剛三十四歲的他,兩鬢已新添了幾根白髮,那雙眼睛,本是炯炯有神,充滿著剛毅之氣,如今卻神彩暗淡,滿是血絲。
周後和袁妃心中酸楚,眼角含淚,均是暗道,難道國家真要亡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