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即刻打探!”
周延儒頗有些氣急敗壞,揮了揮手。
……
圖爾格全軍覆沒,在清軍中造成了極大的動盪,各支隊伍立刻放棄目標,向樂陵集中,大運河過了臨清,便是德州,而臨泉位於德州西偏北方向約兩百里.
德州是通往北京的水陸要衝,大江南北進京的水路、旱路均需經由德州,德州也是沿運河的四大漕運碼頭之一,素有車舟所會,食貨集散,漕糧船擠、遊人如織的美譽。
或許大破清軍的訊息已經傳了過來,當蕩寇軍水路並進,沿運河抵達德州西關碼頭的時候,老百姓不僅不慌亂,反而蜂湧如潮,前來觀看。
“這就是蕩寇軍啊,果然威風赫赫,難怪能打韃子呢!”
“是啊,韃子這次入關,朝庭四十萬人馬躲的遠遠的,也就李司令敢於和韃子硬碰硬,當初嶽爺爺打金兵,那是一打一個準,今日又有李司令,誒,你們說,李司令會不會是嶽爺爺轉世?”
“我看司令爺比嶽爺爺還厲害!”
絡繹不絕的議論聲傳了過來,高桂英不由笑道:“李公子,德州老百姓都把你當作救星呢,你看城頭官軍,一個個探頭看著,如臨大敵,卻又不敢出城,真是好笑。”
“明朝的民心已經失的差不多了,其實老百姓要的不多,只要能平平安安的過日子,可惜朝庭連最基本的保障都給不了,他不亡,誰亡?”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李信搖了搖頭,便向四周拱了拱手,大聲道:“鄉親們,我是蕩寇軍總司令李信,今日過路德州,如有叨擾,還請見諒!”
剎那間,周圍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靜,所有人都看了過來,站後面看不到的,紛紛爬到樹上或屋頂,就想看清楚李信到底是什麼人。
按理說,明朝官員的架子還是挺大的,老百姓望見,都不能正眼去看,軍隊更是惡名在外,哪個人見了軍隊不跑,甚至傅宗龍領軍欲進新察休整時,連縣令都不敢給他開門,傅宗龍只得在城外駐軍,不片刻,幾里外的村莊火光沖天,還有婦人的求饒者與慘叫聲,傅宗龍大怒,但老僕卻勸他:“老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吧!”
傅宗龍無奈嘆了口氣。
由此可見明軍的軍紀敗壞到了什麼程度,傅宗龍就在眼前,依然燒殺搶掠,尖銀婦女,根本不把堂堂三邊總督放在眼裡。
但是得益於運河這條經濟大動脈的傳播,以及明報的著力宣傳,李信與蕩寇軍在淮揚一帶的所作所為在運河沿岸已是公開的秘密,不僅不擾民,還廢除了很多苛捐雜稅,老百姓的安全有了保障,生活水平也逐漸提高,李信本人也親民愛民,幾乎沒有架子。
李信治下的淮揚,就如一盞明燈,在黑夜裡尤為耀眼。
一名老者殷勤的揮著手,喚道:“司令爺,是來接管德州的吧,咱們德州老百姓,日盼夜盼,都盼著司令爺吶!”
又有人從旁道:“是啊,韃子就在兩百里外的樂臨,騎兵一日一夜就能兵臨德州城下,說實話,咱們可是覺都睡不安穩啊,就怕早晨睜眼醒來,韃子已經來了,現在有司令爺親臨,咱們可就放心啦!”
“是啊,司令爺,官軍聽著韃子的名頭就落荒而逃,大明就指著您吶!”
德州老百姓你一言,我一語,紛紛請求李信留下。
“鄉親們,鄉親們!”
李信連連揮動手臂,大聲喚道:“蒙承諸位的心意,李某感慨萬分,事實上,老百姓安居樂業,是一個王朝的本份,但大明已歷兩百七十年,垂垂老矣,再也無力護住他的百姓,甚至反過來,還向他的百姓伸手,故李某趁勢而起,不敢說還天地間一個朗朗乾坤,但也立志盡綿薄之力,讓百姓安居樂業,不再受貪官汙吏盤剝。”
“好,司令爺說的好!”
李信話未說完,底下已是一片叫好聲。
好一會兒,叫好聲漸止,李信才又道:“當前我大明的敵人,一是流寇,二是東虜,相較之下,東虜為禍更甚,本司令此次北上,正是前往樂臨,尋東虜決戰,因時間緊迫,就不在德州多留了,待得回師之時,再與父老們一醉方休,告辭!”
喜歡崛起1639請大家收藏:()崛起1639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