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陳貞慧、候方域等人商量了辦理報的章程,其實有現成的模版,明報怎麼來,他們就怎麼來,甚至因明報總編是高慧英,女的,於是理報也推出了顧橫波擔當總編。
對於,顧橫波自然是樂意之極,議定好之後,候方域拿著當期的明報回了府,找到老爹候恂,讓其看了那篇蕩寇軍進駐臨清,誓保山東老百姓的文章,便直言道:“爹,這可是千載良機啊!”
“什麼良機?”
候恂抬頭看去。
候方域道:“那李信託大,帶著主力去臨清與韃子作戰,後方必然空虛,這難道不是千載良機?”
候恂雖然談不上多清正,但總體上,為人還是很不錯的,在大明的官僚中,屬於節操較高的水準,這時,臉一沉:“你是讓為父趁人之危?”
候方域不屑道:“爹,和流寇有什麼好談的,皇上前陣子下詔,讓父親招兵買馬,徵集錢糧,將來配合左良玉、丁啟睿與楊文嶽兩面夾擊信賊,雖然那三人敗了,但父親也要早做準備啊,難道把脖子洗乾淨了等著他來殺?”
候恂對一江之隔的李信忌憚的很,他清楚,蕩寇軍早晚會渡江南下,攻取南京,連孫傳庭都不見得能奈何李信,換了他更沒把握,一旦城破,自己雖未必會死,可是身為階下囚,處處仰人鼻息極不好受,更何況他的商丘老家已經被李自成攻破了,聽說城破當日,李自成與羅汝才搞過一次小範圍的屠城,足足殺了半天才下令封刀,城池已經殘破,他不可能再回商丘了,只能留在南京。
即便是被蕩寇軍按處理官員的方法釋放,生活在敵人的眼皮子底下,又有什麼樂趣呢?
不過候恂仍是遲疑道:“李司令好歹是去抗擊東虜,有大義在手,為父若起兵攻他,豈不是被人指戳?”
候方域知道父親迂腐,早已想好了說辭,倒是不慌不忙道:“爹,那姓李的就一沽名釣譽之徒,他若真有心抗擊東虜,為何不直接去河北,而是龜縮於臨清?他分明料定了東虜來去匆匆,入關是為擄掠而來,不可能長期與他耗在臨清城下,只要能堅守個十天半個月,東虜必不戰自退,屆時他可向人吹噓東虜敗於他手,聲望大漲,而且待東虜退去,他可由臨清分兵,蠶食山東全境,裡子面子全給他佔了。
爹,你說那姓李的是不是卑鄙小人?天下哪有這般好事,不說皇上的交待,一俟那姓李的吞了山東,挾兩淮之兵,再回過頭來南下,南京拿什麼抗衡?兒與他有仇,若落他手上,生死難料,難道爹就眼睜睜看著兒子被那賊人砍去了腦袋?”
候恂捋須沉吟,想想好象也挺有道理的,但還是有些疑慮的問道:“南京兵是什麼德性,誰都清楚,當年連孫百穀都敗了,為父領兵過江,又哪能奈何得了蕩寇軍?”
“父親多慮了!”
候方域氣定神閒的揮了揮手:“又不是現在就過江,建虜一般是秋高馬肥之時南下,如今才值盛夏,還有好幾個月,爹大可招兵買馬,把兵先練著,待得李信與建虜激戰正酣之時,突然過江北上,他即使有心調頭也回不來,至少有個七八分把握能破去揚州。”
“嗯~~”
候恂負手來回走動著,心裡掙扎。
候方域清楚自家老爹的德行,急勸道:“爹,當斷不斷,反受其禍啊,咱們在商丘的家已經被闖賊毀了,如今好不容易在南京安定下來,難道還要再毀於信賊之手一次?孩兒知道爹的疑慮,爹可以找孫百穀,共同把此事擔下來,想那孫百穀也是心高傲之人,卻偏偏在信賊手裡吃了大虧,他又怎麼可能咽得上這口氣?”
“也罷,為父這就去與孫百穀商議!來人,更衣!”
候恂猛一咬牙,揮手喚道。
有下人給候恂更換了常服,乘上八抬大轎,徑直去了應天府衙門。
孫傳庭也對李信恨之入骨,同時他很想把兵權重新抓回來,意識到這是個千載良機,二人一拍即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