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好友天涯明月,今生無悔的月票~~
泥模鑄炮法的成功率非常低,大概只有三到四成,不過李信在高郵的時候,每隔幾天就讓鐵匠造一批炮,自從第一批炮送過來之後,隔三差五,就有火炮送達。
鐵料則是把佛郎機炮與虎蹲炮融掉重鑄獲得。
當李信於半個月後抵達六合的時候,手頭已經有了二十門117與十門093,揚州各留了同樣數量的火炮。
六合到滁州約一百五十里,正常行軍要兩天時間,李信帶了兩萬人馬,他也沒想過虛晃一槍,而是真槍實彈的去攻打滁州,畢竟淮揚一帶,地勢平坦,什麼奇兵、伏兵都是笑話,李信的兵力只要稍微有點水份,都能被探的一清二楚,同樣,孫傳庭的一舉一動也瞞不過李信。
兩日後,革命軍抵達了滁州城下,做著攻城準備,城頭的明軍驚恐萬分,滁州知州咆哮如雷,拿出錢糧,激勵士氣。
其實大明朝爛歸爛,但官員還是很有氣節的,就拿高郵來說,趙九禎到最後一刻都沒投降,是因下不了手自盡才被生擒活捉,而韓文鏡貪則貪矣,在明知揚州必破的情況下,也沒投降,被活捉處死,滁州的官員也大抵如此。
反倒是底層吏員和軍卒,對朝庭不存在任何忠心,這也是大明朝由貧富極度分化而帶來階層嚴重撕裂的一個重要表現特徵。
與此同時,孫傳庭也準備好了船隻,三萬五千卒整裝待發。
“制軍,還須小心行事,那李信必於江面攔截!”
候方域湊頭提醒。
孫傳庭向碼頭看了看,除了近千條民船用以輸送士兵裝備,還有一百多條七拼八湊而來的戰船,自從前次被李信渡江兵逼南京之後,孫傳庭就意識到了江防的重要性,把沿江各府的戰船調集起來,論水面實力,足以與革命軍一拼。
“怕他作甚,過江!”
孫傳庭猛一揮手。
浩大的艦隊依次向著江對岸駛去,戰船分佈於兩側,另有哨船於周邊遊曳,一派嚴陣以待的模樣,候方域、陳貞慧等隨軍復社成員也是緊張萬分。
要知道,他們都是文人士子,從未出徵打過仗,而且不比陸戰敗了可以跑,水戰一旦船被擊沉,就只能落江裡餵了王八。
一群身著儒衫計程車子扒著船幫,左顧右盼,又怕被孫傳庭發覺出什麼,故意麵現輕鬆,還不時說笑兩句,漸漸地,艦隊駛至了江心,仍不見革命軍的影子,陳貞慧終於忍不住道:“為何流賊不來攔截,不會是還未探得吧?”
“哈!”
候方域哈的一笑:“想那李信必是怕了,他的水軍俱為烏合之眾,不敢與制軍在江面決一雌雄!”
“誒~~莫要大意!”
孫傳庭揮了揮手。
不過他也訥悶,革命軍的艦隊呢?
事實上,李信根本沒有與孫傳庭在江面爭勝的打算,雙方的水面力量差不多,真打起來誰勝誰負很難說,更何況即便勝了,也是損失慘重,得不償失。
李信曾考慮過釋放木箱雷,但這種手段過於陰毒,對孫傳庭的兵,他是存了招降的心思,不到萬不得己,他還是想使用堂堂正正的手段。
而且水雷不管威力多大,始終只是一種輔助性武器,需要與別的手段相互配合,才能發揮出決定性作用,單純的使用水雷,炸沉十來艘,數十艘戰艦,對戰局起不到太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