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在下杞縣李信,請問你家老爺如何稱呼?”
李信拱手道。
馬車徐徐停住,一名六旬老者被童子攙扶下了車,略一拱手:“老夫宋應星,不知李公子受哪位大人差遣?欲往何處去?可有功名在身?”
‘宋應星?’
李信微愕,這不就是著《天工開物》的那位麼?在明末,有三位專著於西學的重要人物,一是徐光啟,三年前病故,另一個是火炮專家孫元化,被溫體仁構陷致死,最後一個便是宋應星,此人在仕途上沒有大的進展,反臨到老了,被任為亳州知州,明亡任廣州知府,南明亡掛冠歸里。
“原來是宋老先生,學生本是秀才,被縣令汙陷,已革去功名,此行欲往南陽,投奔闖王。”
李信肅然起敬,又拱了拱手。
“胡鬧!”
宋應星大怒:“你堂堂讀書人,縱有冤屈,可向學政申冤,怎能從賊?本來老夫觀你心存仁善之念,起意結交,可是你……你竟甘做那衣冠敗類,你太讓老夫失望了,眼下朝庭正是用人之際,老夫可為你手書一封,往襄陽尋楊使相以輔臣身份督師稱使相),或可給你個改過自新,建功立業的機會,你年紀還小,莫要糊塗啊!”
“喂,老傢伙,嚷嚷個啥呢?”
“原來是朝庭的走狗,不是朝庭無道,老子豈會家破人亡?”
眾人紛紛現出了不悅之色,甚至有人握上了刀柄。
李信擺了擺手,便道:“宋老先生,遍地的餓孚你也看到了,這還是初秋時節,收穫過後,到了冬天和明年青黃不接的大長荒,慘象將不知嚴重到何等地步,不知有多少人餓死於道旁,杞縣在全省八府十二州一百單六縣中,戰亂還算比較少的,天災也比較輕,卻成了這般局面,茫茫中原,何處是樂土?若非朝庭無道,怎會如此?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況那楊嗣昌乃鬮黨,若非此人與高起潛弄權,盧制軍怎會慘死?學生對朝庭已經絕望,恕難從命。”
宋應星滿身正氣,沉聲道:“你這小兒,休要狡辯,哪朝哪代沒有饑荒,皇上登極之初,逢陝西大災,難道就沒有放賑救災,可惜饑民被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之流煽動,四處流竄,所經之所,赤地千里,若非那幾個賊子私心作祟,天下怎會崩壞至此?
而楊使相輔佐皇上,兢兢業業,未曾有半點差池,九老盧象升)之死錯綜複雜,實是主戰與主和兩派分歧巨大,不可以善惡一概而論,你莫要聽信傳言。
李公子,老夫見你人才難得,尚存善念,故才有此一勸,懸崖勒馬,回頭是岸,你可莫要辜負了君父聖恩啊!”
“哈哈哈哈~~”
李信大笑起來:“他朱由檢有何資格作我李信之父,我自小到大,未受其尺寸之恩,我父姓李,不姓朱,學生有負宋老先生的抬愛,只能說聲抱歉。”
“你……你……”
宋應星指著李信,張口結舌,說不出話來。
這是妥妥的反賊,妥妥的大逆不道之言啊!
李信又道:“別說我李信,天下百姓亦深受朱由檢之害,若非他急功近利,刻薄寡恩,天下斷不至於喪亂至此,稱他一聲君父,他可當得起?宋老先生,我知你是好意,奈何道不同不相為謀,老先生請自便。”
“好好好,孺子不可教也,我們走!”
宋應星氣的直點頭,兩條腿都在打著哆嗦,童子趕忙把他攙上了車。
“駕!”
童子一鞭抽上馬股,車隊緩緩啟行,當從李信身前經過時,李信喚道:“宋老先生,你飽讀詩書,學富五車,莫非看不出大明亡國之相?天下已到了打破重來之時,此非人力所能挽回,還望老先生冷靜反思,學生言盡於此,他日或有與老先生的再見之機,屆時將當面討教。”
“哼!”
車廂裡,傳來一聲悶哼!
喜歡崛起1639請大家收藏:()崛起1639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