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當天下午,因為翁秀頻有課,陳堪就跟著她一起回學校,這一次的任務也算是圓滿的完成了,回到學校中,陳堪重新的投入研究之中,生活再次變成宿舍、食堂、教室三點一線的生活。
最近陳堪是在研究宋代文人的筆記,這個是一個很辛苦的工作,因為筆記嘛,這東西本來就是比較隨意的。
為什麼在古文中,通假字會有那麼多,特別是在一些文人的文章中,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有一些確實是不得已的,但是有一些就是文人不小心造成的,他們在寫的時候沒寫對,毛筆字也無法擦掉重寫,就將錯就錯,後人在看的時候,察覺出這個錯誤,然後在旁邊注釋一下,於是這個字變成了通假字了。
這是陳堪最頭痛的,不過還是要慢慢的啃,急不得,不允許有絲毫差錯,可能錯一個字,到時候這一塊的研究就全都毀了。
這個就有點像是做一道很複雜的數學題,可能就錯了其中的一個小小的計算,但是結果就是全錯了。
或許你會說這個是不是太嚴苛了,發布外乎人情,沒必要這樣吧。
但是事實就是如此,要是說這個世界上,人創造出來的事物中,最沒有人情的,那一定是“科學”,“科學”是極度冷酷無情的,她冷冰冰地看著,“以萬物為芻狗”。
科學是支撐起整個人類知識大廈的唯一支撐,所以“科學”必須無情,你有理有據,她都不一定接受你。
陳堪的一個老師曾經這樣做過比喻,“科學”是什麼,“科學”就像是一個女神,一個高冷的絕色女神,一個男人長得帥,在首都有十套房子,很有錢,拿著一顆世界最大的鑽石跪在女神面前,向她求婚,她就一定會答應嗎?
肯定不是,她還是有可能會殘酷的拒絕你,因為她是女神。
這就是女神,這就是科學。
什麼是科學,科學研究的是“可證偽”的事物,你可以這樣理解,科學一開始看任何東西和理論都是認為它是錯的,要慢慢的研究,等到所有錯誤全部排除,那才會被接受。
沒有哪一個科學成果是一寫出來大家都認同的,都是要經過一番的爭論。
你提出“引力波”,可以,那請你回答我所有的疑惑,將你“解題”的步驟一步一步列出來,只有你經受了所有的考驗,暫時證明不可證偽了,那你暫時才是對的。
比如“大陸漂移假說”,現在中國的教科書中,是將這個當做是科學來講的,其實不對,這個還不算是科學,不然也不會被稱之為“假說”,這個到現在還進不了科學的大門,因為還有一些疑惑得不到解釋。
那個提出者,在有生之年一直都被批判,一直等到死了,這個假說才慢慢有人接受,然後開始為這個“假說”尋找證據,事情就是那麼的殘酷,你以為輪廓對上就行了?你認為化石種類相似就行了?那是中學議論文的寫法,不是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