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時勢造英雄”,還是“英雄造時勢”,其核心還是“時”的問題,時機未到,則潛伏不動,靜若處子。時機一到,則順勢而發,動如脫兔。
位——位置不同,命運不同。
你處在什麼位置,站在什麼高度,決定了你是怎麼樣的視野;內心多大的格局,你就可以看到多大的天空。
一根稻草,扔在街上就是垃圾,與白菜捆在一起就是白菜價,與大閘蟹綁在一起就是大閘蟹的價格。說明瞭:一個人在不同的平臺和位置會體現出不同的價值!這就是“位”的重要性。
秦朝丞相李斯二十六歲時,還是楚國上蔡郡府裡的一個看守糧倉的小吏,負責每天記錄糧食的進出情況,工作乏味單調,無所作為。
一天李斯上廁所,看到一群老鼠。這群在廁所安身的老鼠,全身哆嗦,個個瘦小幹枯,毛色灰暗,身上又髒又臭,讓人一看就惡心至極。
看著這些老鼠,李斯不由得想起了自己管理的糧倉中的老鼠。那些老鼠,一個個腦滿腸肥,毛光皮滑,整日在糧倉中逍遙自在,與眼前廁所中這些老鼠相比真是天上地下!
這時李斯就想“人生如鼠,不在倉就在廁,位置不同,命運也不同。自己在這個小小的縣城一直做著默默無聞的管理員,就像廁所裡的老鼠一樣。”
於是,他就跑去跟荀子學帝王之術,學成之後被荀子推薦做楚國宰相春申君的門客。不久,他覺得楚國不值得效勞,而六國又弱,沒有自己可以建功立業的基礎,便千裡迢迢,跋涉到秦國。李斯到秦國的時候,正趕上莊襄王駕崩,丞相呂不韋正網羅大批人才,呂不韋見了李斯,格外賞識,即時收為了門客。
二十多年後,他取代呂不韋,做了秦國的丞相。輔助秦王嬴政東向掃六合,揮劍決浮雲,履至尊而制六合的千古功業!人生如鼠,不在倉就在廁,位置不同,命運也不同。
位之所以重要,因為位決定了未來的方向。《周易》中說,正位凝命,一個人擺正位置才知道自己的使命是什麼,方向在哪裡。位置不對,方向就不可能正確。
德——日新其德,厚德載物。
當然,人的命運不僅僅包含在時與位當中,決定人的命運最重要的因素是德。沒有德,時機來了也抓不住;沒有德,即使處在高位也是曇花一現。《周易》中的德,並非僅僅指道德,德是包含了精進、寬容、大氣等一系列內涵的綜合素質。具體來說,德至少包含以下內涵:
自立精進之德。《周易》上說,人要效法大地的品德,用厚德承載萬物;要效法上天的品德,以剛健的精神自強不息。自強不息是為自己爭取更廣闊的天空。自強不息的本質,就是眾多經典中所說的:日新其德。陰陽相摩,八卦相蕩。世界時時都在變化,萬事萬物在下一刻都是新的。
自強不息,就是永遠在進步,永遠不滿足。有智慧的人應當效法陰陽變化日新,不斷改掉過錯,不斷創造新的業績,在歲月的流逝中修養自我,升華自我。
善良寬容之德。《周易》強調“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善良與厚德、厚道的內涵基本相同。《周易》說厚德載物,其實厚德載物的本質就是善良寬容。厚德是善良,用善良的心地去承載萬物,待人接物,包納萬物,就是寬容。懂得厚德載物的人,懂得善良寬容的人,其實就拿到了人間最好的通行證,為自己乃至子孫後代種下了福田。
謙卑低調之德。萬事退一步就叫謙,不傲慢就叫謙,讓一步就叫謙,多說一聲謝謝、對不起,就叫謙。低調做人,你會更加穩健,高調做事,你會更加優秀在這個社會上生存,在姿態上要低調,在低調中修煉自己。低調做人無論在官場、商場還是政治軍事鬥爭中都是一種進可攻、退可守,看似平淡,實則高深的處世謀略。謙卑是一種智慧,是為人處世的黃金法則。
變與適變之德。“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從某種意義上來將,《周易》是一部講變化的書。
《周易》上說,上下無常,剛柔相易,不可為典要,唯變所適。《易傳》也說,神無方而易無體。意思就是萬物的變化無常,沒有固定的規律。這裡推究道人事上、修身做事情都要講究一個“變”字。
改過遷善之德。每個人從出生到死亡,不斷積累自己的錯誤,這些錯誤形成一個“勢”或者說“氣場”,這些惡“勢”不斷蠶食人的好運。但事實上人們都明白自己的錯誤,但是卻沒有勇氣,沒有決心去改正,這也正是層次越低的人越容易放縱自己的原因,他們無力控制自己錯誤的習慣。
別小看吃飯這一件事情。會不會吃飯,過的可是不一樣的人生。
上個月我媽做完手術後,腸胃功能失調,全靠針水養著,一下消瘦憔悴了很多。
隨著她腸胃恢複,出院後吃得好睡得好,我爸每天去買新鮮食材,換著花樣做營養清淡的養生餐給她吃,她的體重增了起來,氣色也好了起來。我算是發自肺腑地認識到一點:
能吃能睡,彌足珍貴。我最近花了很多功夫來研究飲食。在我看來,所謂的吃商高,就是吃得既健康,又快樂。
體質更多是後天吃出來的。我從小以為自己每個月都要扁桃體發炎是因為體質太弱,直到去江南一帶上大學才意識到,飲食清淡有多重要。
我家鄉無辣不歡,習慣等油熱了以後把幹辣椒甩進鍋裡,等冒起白煙後才放進菜去炒,我爸就經常這麼炒菜,好吃是好吃,就是超上火。
讀大學後,一開始我不能適應不辣甚至微甜的口味,還要家人寄辣椒給我,後來大二臉上長痘,別說辣椒,連醬油之類的調味料都不碰。
等飲食清淡後,我發現我一年扁桃體僅發作兩次,都是我寒暑假回家時發炎。
吃商決定體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水土也可導致一方的病。
當年我怕長痘留印,飲食極清淡,食堂只打淺色的菜,吃餃子不蘸調料,點外賣囑咐只放鹽,再加上經常去校門口買薏米水、銀耳湯,我痘印退了,面板變白。
那時我發現,飲食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