貪多求快,學了太多知識,卻沒有留出時間鞏固、整合和實踐,成長是不會發生的。
就像學舞蹈,需要動作分解,老師一個動作一個動作講解,學員一個動作一個動作記憶,一個動作一個動作練習到位。一般來說,對於初學者每節課學習的動作不會太多,老師講解完一個新動作之後,會停下來讓學員記憶和練習。如果老師只顧著教很多新動作,卻沒有給出練習的時間,舞蹈是永遠學不會的。
密集地接觸新知識,把自己淹沒在資訊的海洋裡的學習者,就像不斷聽舞蹈老師講解新動作,卻跳不出舞的學生。這樣的低效勤奮者,卻可以理直氣壯地向全世界包括他自己宣告:我在學習,我在努力,我很上進。
針對這一點,《說到做到》的作者建議,用少而精的學習,代替多而淺的大量接觸資訊。
請記住:對於只接觸一次的資訊,我們通常只能記住其中一小部分。要想掌握一件事情,需要間隔性地重複。
少而精的學習關鍵就在重複,比如反複讀透一本好書的價值,比泛泛而讀20本書的價值還大。
你猶疑徘徊的時候,別人已經跑遠了。
我們在知識層面開始轉變,同時用少而精的學習,代替多而淺的大量接觸資訊。可是這只是第一步。
從“知道”到“做到”,第二個層次的轉變是態度層次的轉變。阻止我們知行合一的第二個原因是態度層面的。
很多時候,我們很多時候對積極的,哪怕對自己有利的資訊也半信半疑,或者幹脆置之門外。我們很多情況下,會帶著焦慮、消極、猶豫不決、先入為主判斷或者堅持固有思維的態度去判斷自己所接收的資訊。
就拿閱讀來說,很多人都知道閱讀是一件有益處的事情,可是真正養成長期閱讀習慣的人卻不多。他們或者從未拿起過書,或者讀了幾本之後就不再讀了。因為他們心裡很懷疑:讀書真的有用嗎?我讀過一些,為什麼我感覺不到用處呢?我有必要花這麼多時間閱讀嗎?多結交人脈,或者學點別的東西,會不會更有幫助?
如果說“知識過載”給了我們一個自己正在“高效快速學習”的錯覺,那麼態度層面的顧慮就給了我們心安理得不實踐的理由。
對於沒有立竿見影效果的東西,他們會半信半疑;對於和原先想法或做法沖突的內容,他們會下意識的抵觸、否定和批判;對於不能輕而易舉做到的事情,他們則自我懷疑:我也能做到嗎?我恐怕做不到吧?
這些態度問題削弱了改變的動力。
可是你猶疑徘徊的時候,別人已經跑遠了。就像我那些朋友還在懷疑看書到底有沒有用,我已經靠大量閱讀,做了一個讀書類公眾號並收獲一批粉絲,靠大量閱讀然後輸出,寫了一本書。
對於這一點,《說到做到》的作者建議,抱著積極開放的心態去嘗試,不要過早否定資訊、知識、觀念、方法的價值。對於知識和觀念,採取“綠燈思維”,始終帶著一種“我怎麼樣才能用到這些”“我學會了,生活會有什麼改變”的心態來學習。
在態度問題上,另一個重要的方法也是重複。你一時無法接納一個新觀念,但如果你從不同地渠道重複地學習這個觀念,它就不再是個新觀念,它很可能變成你思想的一部分。有時候你無法接納一件事,不是因為你熟知,而是因為你認知還不夠深刻。
多數人低估了“知道”和“做到”的距離。
上兩個層級的改變都發生在腦子裡,它們很重要,但是還不夠。
因為學習不只是在腦子裡完成的過程,只有當你真正將自己學會的東西變成實際行動時,你才算在真正地學習。所以從“知道”到“做到”,第三個層次的轉變是行為層面的轉變。
多數人低估了“知道”和“做到”之間的距離。
我最近寫了一篇很受歡迎的文章《始終要在言語上勝過別人,是我見過情商最低的行為》,認識到始終要在言語上勝過別人是個很糟糕的溝通習慣,並且認識到自己存在這樣的毛病,是遠遠不夠的。
這並不意味著,你改掉了這個習慣。接下來,你還要有意識地觀察自己在生活中的溝通表現,不斷提醒自己改變態度和措辭,對於某些場合的不佳表現進行深刻反思。我經歷過這個過程,和自己的舊有習慣抗爭非常痛苦,我花了很長的時間才漸漸克服。
“知道”和“做到”之間存在距離,“知道”不等於“做到”,已知的知識需要辛苦的摸索和實踐,才能嫻熟地被運用。很多人老是忘記這一點,並且嚴重地低估了“知道”和“做到”之間的距離。把“知道”當成已經學到,所以才會在囤積很多知識之後,産生虛妄的滿足感。
楊過和幾個小夥伴遭遇魔女李莫愁,他亮了幾個招數之後,告訴李莫愁,我先這樣打然後再那樣打,你必敗無疑,不如我們講和。結果真的憑著嘴皮子退了敵。餘人問既然有把握打退李莫愁,為什麼不打?楊過說,我知道怎麼打是一回事,我能準確無誤地發招又是另一回事。
“知道”很容易,但要“做到”很辛苦,知道和做到之間並非我們所認為的一步之遙,從“知道”到“做到”,我們需要付出辛苦的努力。
在行為層面,《說到做到》的作者認為,知行不合一的原因是缺少跟進。
我前天學了職業規劃的知識,今天學了時間管理的方法,明天又對閱讀方法開始感興趣。沒有跟進,知識就永遠是紙面和頭腦裡的東西,你原來是什麼樣,接下來照樣是什麼樣。
要想把知識轉化為結果,想改變行為獲得預期的結果,一定要制定跟進計劃。
比如學了職業規劃的知識,不能只是收藏了一篇文章,應該抽個時間對自己原有職業選擇進行反思,同時進行新的規劃和調整,然後把這些規劃和調整轉化成新的職場狀態,同時重複學習相關主題的內容,不斷補充相關知識,進一步最佳化職業規劃。
得到閱讀方法方面的建議,不能把知識束之高閣,而是嘗試把這些方法運用到下一次的閱讀中。同時跟進新方法對閱讀效率的改變。如果遇到新的問題,再找新的方法來解決它。
別再因為自己知道了很多新知識而沾沾自喜,“知道”只是學習的第一步,你還要在態度上真正的接納,在行為上真正改變,才算真正地完成學習。
不論在生活還是工作中,誰都渴望被關注,都討厭被無視的感覺。
然而不知為何,事實往往事與願違。
從我經手的案例來看,很多諮詢者因為在職場中感受不到任何存在感,倍感無力而茫然,每每有離職的沖動,但細細分析才發現,其實能有的出路並不多,我把這種處境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