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在任何年齡都可以發生,95的痛風患者都是男性,其中40歲以上的中年男人屬於痛風的高發期。
13以上痛風患者都在生活中應酬偏多。涮一次火鍋比吃一頓正餐攝入嘌呤多十倍以上,一瓶啤酒可使尿酸升高一倍。
嘌呤是人體內一種重要的堿基,而尿酸是由嘌呤分解代謝最終生成的。一般來說,在檢查血尿酸水平時,如果發現男性超過420微摩爾升、女性超過360微摩爾升,則可診斷為高尿酸血癥,這些人群大約5~12會發生痛風。
體內尿酸積聚主要有四種途徑:
外源因素吸收增多:攝入富含嘌呤的食物增多;
內源因素生成增多:嘌呤代謝過程中酶缺陷,核酸分解加速和嘌呤氧化産生尿酸增多;
排洩減少:由腎髒經尿排出減少;
體內代謝減少:即尿酸內源因素破壞減少。
因此,痛風的防治一方面要減少嘌呤的攝入,另一方面要增加尿酸的排洩。
看到尿酸高有這麼多危害,估計你第一個想到的是要管住嘴。其實,下面四個因素,每一個都應該注意。
炎熱。現在已經入伏,天氣炎熱時,人體大量出汗,如果水分補充不足或不及時,血液會“濃縮”,其中的尿酸容易沉積並析出,易發生痛風。痛風易在夜間發作,其中一大原因就是由於睡眠時體內水分減少,尿酸濃度增高所致。天氣炎熱時一定要注意喝水,出汗後應及時補充水分,睡前可適當飲水。
寒冷。不止夏天,寒冷的冬季,一些痛風患者也容易出現急性發作。這是因為寒冷時血管容易收縮,如果不注意保暖,人的體表溫度低,尤其在四肢末端關節,尿酸鹽結晶很容易沉積。加上冬季大家喜歡吃火鍋、喝酒,發生痛風的風險隨之升高。
劇烈運動、過度勞累。這兩種情況也可能使人體大量出汗,體表及內髒血管收縮,包括腎血管收縮,從而引起尿酸排洩減少。尿酸高的人,這些因素盡量避免。
服用氫氯噻嗪利尿藥)、水楊酸類、吡嗪醯胺等藥物,可造成尿酸排洩減少,引起痛風。如果需要長期服這些藥,建議定期複查,必要時遵醫囑調整用藥方案。
痛風人群要注意總的飲食原則是限制嘌呤、低熱量、低脂肪、低蛋白質飲食。具體從生活方式上,應遵循下述原則:
限制飲酒;
減少高嘌呤食物的攝入,比如生猛海鮮、大魚大肉、動物內髒;
防止劇烈運動或突然受涼;
減少富含果糖飲料的攝入;
大量飲水每天2000毫升以上);
控制體重,減少脂肪堆積,改善代謝功能;
增加新鮮蔬菜的攝入;
規律飲食和作息;
規律運動,選擇健走、慢跑等中等強度運動;
盡量戒煙。
痛風患者遠離七種食物。
海鮮。嘌呤含量較高的海鮮包括鳳尾魚、沙丁魚、帶魚、鯡魚、鯖魚、牡蠣、蛤蝲、幹貝等。
內髒。相比較海鮮,動物內髒所含的嘌呤更多一些,但由於人們平均每餐的食用量不大,有時影響反而不如海鮮大。處在痛風發作期的患者最好禁食動物內髒。
高湯。肉在被熬成高湯後,湯內的脂肪含量會大幅增加,且由於其為酸性環境,不利於尿酸的排出。
啤酒。啤酒本身並非高嘌呤食物,但它會阻止尿酸的排洩,因此與高嘌呤的海鮮一起吃時,更易誘發痛風。
除雞蛋、牛奶外的高蛋白食物。大部分高蛋白食物中都含有較多核蛋白,可在體內分解為尿酸,攝入過多有誘發痛風的可能。雞蛋和牛奶雖然也屬於高蛋白食物,但核蛋白含量不高,痛風患者可放心食用。豆腐雖然也是高蛋白食物,但因摻入了大量的水,單位質量的豆腐中核蛋白含量大幅下降,只要不在痛風發作期間,也可以食用。
高脂肪食物。過多脂肪堆積會導致肥胖,影響嘌呤的正常代謝;此外,油脂環境也會影響嘌呤的代謝排出。高尿酸患者應慎食高脂肪食物,如肥肉、油炸食品、奶油蛋糕等。
高糖飲食。大量攝取含糖飲料、水果和果汁將增加患痛風的風險,痛風患者也應慎吃。
食療妙方推薦絲瓜茶湯:絲瓜150克、綠茶5克、蔥1根、鹽適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