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網”最新網址:https://wfxs.app,請您新增收藏以便訪問
當前位置:微風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雍涼風雲 > 第六十四章 河首之地、武都參狼

第六十四章 河首之地、武都參狼 (第2/2頁)

上一頁 章節列表 下一章
好書推薦: 山賊票號 人在三國,開局自爆穿越者身份 戰神文鴛 為政大明 開局狙了個大佐 空間第一農女 帶著手機闖大明 標準的領主生活 公主我真不是太監 大明鐵骨 祖父漢武帝:開局慫恿我爹造反 聚寶盆中的大明 大唐逍遙侯 寡人有病 水滸從李逵開始 無限紀元之戰神傳說 三國之鐵漢柔情 富士山之雪 國色芬芳 人在大明有事燒紙

比起以河洛為中心的中原地區,隴上的氣候本就涼爽一些,即便魏晉時的氣候正轉入寒冷期,溫暖溼潤程度仍超過後世。

呂隆前往枹罕的時間,也恰在雨季,離開城邑、驛亭進入郊野的大多數時間,為了行動方便,他都會換下褲褶服,仿照常在馬隊往來的莊客,換上短褐,挽起袖子,不著絝,只穿一件犢鼻褌,光著兩條腿。

這般遇上雨水泥濘,下馬步行時也不至太狼狽,隨行的呂氏私兵與莊客,眼見呂隆既無傲慢、嬌氣,也從未胡亂指揮、瞎折騰,於是眾人對這個吃得一樣辛勞的美少年,自然而然的生出好感。

此時正值立秋前後,出身武都的毛興時任河州刺史,家中世代擔任酋豪,去歲率軍急襲堂邑飲馬江北的毛當、毛盛,就是其同族兄弟。

東漢末年,武都氐王楊僕在延康元年220年)七月率族人內附,被曹丕接納,允其居於漢陽郡。不過毛氏並非白馬氐,而是出自參狼羌,武都自夏、商時期就有氐人居住,參狼羌在秦漢時分佈於武都郡塞內外,亦稱武都羌。東漢時的名將馬援,為隴西太守時,平定隴右羌人叛亂,在武都作亂的參狼羌亦被討平歸降。

東漢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攻克漢中,武都與雍州的聯絡遭阻斷,於是曹操放棄武都郡,遷徙當地漢民、氐人至關中,分散安置在扶風、天水兩郡邊界處,以及右扶風的小槐裡城,而被曹操派去負責徙郡小槐裡的人,就是前面提到過的楊阜。

小槐裡位於槐裡縣以西,與武功縣東部交界處,也作西槐裡城。後秦時,姚萇死後,其太子姚興就是在槐裡稱帝。

經歷這次遷徙後,西晉初年,武都郡所轄的下辨、河池、沮、武都、故道五縣,一共才三千戶。

西漢時,武都縣治所位於仇池山東麓,東漢改作武都道,西晉末年廢縣。東漢末年,白馬氐首領楊駒率部徙居於此,楊駒之子,即前面提到的百頃氐王楊千萬。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百頃山為仇池山別稱,也稱瞿堆,同時期的蜀郡江原人常璩在《華陽國志.漢中志》記述“武都郡有瞿堆,百頃險勢”,《水經.漾水注》中也提到“漢水又東南徑瞿堆西,又屈徑瞿堆南,絕壁峭峙,孤險雲高,望之形若覆唾壺,高二十餘里,羊腸蟠道三十六回,《開山圖》謂之仇夷,所謂積石嵯峨,嶔岑隱者也。上有平田百頃,煮土成鹽,因以百頃為號。山上豐水泉,所謂清泉湧沸,潤氣上流者也。漢武帝元鼎六年開以為武都郡,天池大澤在西。”

漢武帝元狩六年前117年),李廣徵西,所置武都郡,治所在羌道,元鼎六年前111年)開西南夷,另置武都郡,治所位於武都道,之後又改道為縣。

天池大澤即古漢水上游河道壅塞,自然形成的山間湖泊,這使得河道深度增加,水流速度減緩,水運更為便利,也是韓信暗度陳倉、奪取關中能夠一次成功的關鍵。

而諸葛亮七年裡五次北伐,都沒能攻入關中興復漢室,最終病亡五丈原前線,除蜀漢與曹魏國力差距外,也有自然條件變化的緣故。

漢初呂后二年前186年),武都道大地震,導致古漢水上游與中下游水路交通中斷,至東漢中期,原來的天池大澤相繼消失,

楊千萬死後,其孫楊飛龍繼任首領,晉武帝司馬炎在位時,楊飛龍接受冊封,以代理徵西將軍的名義,率部落遷回到略陽。

楊飛龍死後,其外甥兼養子楊茂搜繼任首領,時值西晉末年,為避齊萬年之亂,楊茂搜率部四千家從略陽回到仇池,佔據武都、陰平二郡,自號輔國將軍、右賢王,受部眾擁戴稱王,史稱前仇池國。

神話傳說中,伏羲就出生在仇池山,以及《山海經》中記載刑天與黃帝爭位,頭顱被砍掉後,所埋葬的常羊之山,亦是仇池山。而《山海經.大荒西經》中記載,炎帝后裔形成互人國,氐即互的訛誤。

另外,氐人善於養馬,因此崇拜馬神,早期以白馬為圖騰,神明形象為額間有第三隻眼。這一習俗最終被融合進道教,成為“馬王爺三隻眼”的由來,而同樣三隻眼的二郎神,後來在武都也極為流行。部分氐人在年幼時,就會如打耳洞一般,將額頭中間劃開,放入一顆石珠,待年紀漸長後,從遠處看去如同眼睛一般,這種古老的習俗一直延續到上世紀初。

近幾年,前秦關中接連水旱不時,期間滅前涼、滅代國、攻打襄陽和淮北,戰事不絕,軍民苦於服役,多有怨言,於是授命各地郡縣增辦社日祭祀,以激勵士氣民心。

呂隆去歲赴洛陽時,就在仲秋社日後不久,到枹罕時,又恰逢立秋,氐、羌諸胡祭火,禳災、慶賀豐收,又因為河西有蝗災發生,雖然持續時間不長,仍令河州官員憂心不已,刺史毛興以自家世代豪酋的威望,召聚諸部與會隆重大辦,調解、賑濟因災異導致的衝突,同時也意在震懾。

苻堅廢除前趙、後趙以來的胡漢分治,仍實行徙民都城的強幹弱枝政策,這也無可厚非,歷朝歷代都是這般。

也因此,中兵禁軍與遠郡鎮兵的實力對比差距極大,隨著前秦的不斷擴張,中兵各營及其下營戶,陸續跟著將領出徵、外任,原來的營頭又不斷抽調聚集在關隴的丁壯訓練補充,只不過遠遜於苻丕出鎮鄴城、都督關東之時的規模。

這有些類似明初隨藩王就藩的護衛,正軍之外,其全家老少也要隨行,落戶當地。

關中土地肥沃,兼具四關之固,本就是天府之國,從桓溫第一次北伐算起,二十多年未遭戰火席捲,沒人願意從這樣的樂土,去往西晉末年以來,紛亂不休的關東。

中兵下的普通氐戶,再不濟也相當於軍役貴族,各家分配有負責耕種、畜牧,由戰俘轉化來的營戶。隨禁軍出征,暫時駐守,屬於正常調動,無話可說,長期隨將領外鎮,抱怨之外也無可奈何,可是遷為外軍,落為鎮戶,回隴右老家也就罷了,去關東?東遷枋頭、灄頭的記憶尚未淡去,不光氐人,胡漢各族權貴,除了慕容氏為首的燕地鮮卑,都不樂意。

苻洪、苻健時,毛、梁兩家就已是顯官重臣,又互為姻親,苻生時的八輔政大臣,毛貴、梁楞、梁安就是其中之三,其皇后亦是梁安之女,後因君臣爭權,皆死於苻生之手,使得兩家轉而支援苻堅。

苻堅重用王猛以來,與舊勳貴逐漸衝突,即便如此,兩家權位卻未有影響,梁平老出鎮朔方十餘年,逝於任上,梁讜、梁熙兄弟皆為內、外朝重臣,毛當、毛興、毛盛皆為禁軍統兵大將,且毛興之妻為苻氏宗女,因此在隴右氐人中威望極高。

如今,梁熙鎮守姑臧為涼州刺史,梁平老之子梁成接替病逝的楊安,赴襄陽任荊州刺史。同時,毛當為徐州刺史鎮守彭城,毛盛為兗州刺史鎮守湖陸。而明年,苻洛在幽州起兵叛亂,毛盛調還長安禁軍任鎮軍將軍,在苻洛被呂光平定後,梁讜前往薊城任幽州刺史,諸州無一不是重鎮,足見毛、梁兩家權勢。

梁熙之子梁胤,此時就在枹罕,受父命前來,一是為毛興壯聲勢,二則有意再度聯姻,不過毛興愛女毛姣婧此時尚未及笄,結親之意並沒有挑明,只當是讓丈人先考察下女婿。

在長安時,梁胤、衛翰、梁成、梁雲、徐嵩、王永、王皮、苻陽等人年齒相近,又曾是太學同窗,就如呂隆、乞伏乾歸、姚興一般。

喜歡雍涼風雲請大家收藏:()雍涼風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章節報錯(免登入)

上一頁 章節列表 下一章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