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網”最新網址:https://wfxs.app,請您新增收藏以便訪問
當前位置:微風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雍涼風雲 > 第四十八章 鏖戰襄陽、兩軍疲極

第四十八章 鏖戰襄陽、兩軍疲極 (第2/2頁)

上一頁 章節列表 下一章
好書推薦: 奮鬥在貞觀 三國:開局自爆身份,這天下穩了 靖康前夜,我成了鄆王趙楷 駙馬乃紅顏 紈絝修煉手冊 三國:我曹家長孫,開局毒翻赤壁 亮劍:我被李雲龍拜為大哥 大唐順風鏢局 帶著軍火庫到大明 山賊票號 人在三國,開局自爆穿越者身份 戰神文鴛 為政大明 開局狙了個大佐 空間第一農女 帶著手機闖大明 標準的領主生活 公主我真不是太監 大明鐵骨 祖父漢武帝:開局慫恿我爹造反

當然,周處斬蛟之時,早於鄧遐近百年,當時江浙地區的氣候也更溫暖,食物更是充足,鱷魚體型自然就更大。同時期的東吳,治下的廣陵郡、豫章郡,都有大象出沒的記載。

魏晉時,廣陵郡境內,丘陵眾多,水網密佈,有著大量沼澤溼地,航道較淺的邗溝在隋代以前經常自然淤塞,東海郡以東,鬱州仍是海中列島,其中的花果山就是《西遊記》中所述原型,清代康熙年間才因海岸擴張,與陸地連成一片。

東漢末年,北海名士朱虛人邴原,曾率家族入海避居於鬱州,邴原與同鄉管寧,以及官至曹魏太尉的平原高唐人華歆合稱一龍,華歆為龍頭,邴原為龍腹,管寧為龍尾。

而周處的家鄉吳郡陽羨,地處古稱震澤的太湖之畔,為上古九澤之一。《尚書.禹貢》中記載“三江既入,震澤底定”,三江即松江吳淞江)、浙江錢塘江)、浣江浦陽江)。

古時的太湖水域比起現在要寬闊許多,洞庭東山原為湖中島嶼,因在太湖洞、庭二山以東得名,隋時東山島相隔陸地三十餘里,清末時已與陸地相連,成為半島。

前秦攻打襄陽前後這兩年,荊州水旱交替,漲水也比往昔更厲害,若不是朱序的母親韓氏加固城防,關羽“水淹七軍”之事怕是要重新上演。

正史中,關羽並未蓄水決堤發動水攻,而是秋雨連綿十數日,導致漢水暴漲,駐營樊城以北低窪處的于禁、龐德等人全軍沒於水中,倖存的餘部被困,關羽順勢乘船進攻,白撿個大便宜。

此時的襄陽城是夯土城牆,屬於沒有包磚的土垣,最怕長期被水浸泡,七月石越趁雨登陸南岸之際,因為連日陰雨,襄陽中城西北角就有過一次小規模坍塌。

朱序當時率軍駐營於外城水寨,其母韓氏冒雨登城檢視後,因為沒有足夠丁壯,親率家中百餘婢女,召集城中守軍與百姓家的女眷,趕在秋冬交替前,在中城西北角內,斜著加築了一道長二十多丈的新牆,與發生崩塌的西北角形成一座三角形的甕城。

秋雨時節來臨前,釋道安再度分遣弟子至江陵、上明、江夏、尋陽、建康,他所居住的檀溪寺,位於襄陽中城西南,相距不過五、六里。中城西北角馬面處,曾出現坍塌一事,釋道安亦密告與石越知曉,秦軍前次奇襲得手,就多賴他的傳訊。

呂光之父呂婆樓是王猛的舉主,二人參與策劃了雲龍門之變,一同輔佐苻堅,廢殺苻生繼位,此後王猛又成為呂光的舉主。

而在後趙時,釋道安發掘了少年時的王猛,引薦其一同師事於佛圖澄,二人亦師亦友。

王猛與好友薛強在灞上拒絕桓溫招攬後,邀請當時避居在洛陽陸渾的釋道安到華陰會面,交流過後王猛決意仕秦,接受前番奉命訪求三輔人才的呂婆樓闢請,卻恰逢苻健病故,才暫時作為賓客蟄居在呂婆樓家中,靜觀時局變化。

石越年幼時,在鄴城就與苻堅相善,家族隨苻氏西歸關中後,其姐十四歲就嫁作呂光正妻,但直到二十九歲才生下嫡子呂紹。

五公之亂前夕,前燕攻克洛陽,釋道安南下襄陽,中途為苻融打動,決意為前秦效力,他的從侄衛平此時已攜妻兒遷入關中數載,將家族託庇於已在前秦拜司徒、錄尚書事的王猛,進太尉的呂婆樓也為四子呂寶聘娶衛平之女為妻,所生長子即小字阿頷的呂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呂婆樓、王猛相繼病故後,兩家子弟都受到一定壓制,淵源頗深的衛平在西套河州也多年未有遷轉,南征襄陽恰逢石越得到任用,這幾家閒置的資源頓時集中傾注。

如此重重脈絡之下,才造就了秦軍在季夏、季秋對襄陽城的兩次奇襲,七月石越奪取外城紮營後,迅速接應北岸秦軍增兵加固營地,十月趁秋雨季節水位暴漲,以前次俘獲的晉軍大船為先,冒雨溯流至城西,在漢水倒灌的檀溪口,再次發動突襲。

天光晦暗,晝如日暮,密雨似白線,飛快落地激揚起萬千水汽,方圓數米視線已不可及,隨著呼嘯的疾風,雨幕時驟時疏,偶爾停不了一刻,就再度滴滴點點的落下,轉瞬即化作瓢潑,灰濛濛的雲層不時傳出的沉悶雷鳴,心臟抑制不住的跟隨著悸動。

連續數日的大雨,河道霧氣瀰漫,再加上簾幕般的驟雨,天然的遮蔽下,秦軍迎著洶湧洪峰,冒船覆人亡之險,在守城晉軍察覺時,已直接乘大船擱淺檀溪登陸,又以敢死選鋒頂著矢石,緊貼到被洪水泡軟的牆根下,將曾坍塌過的襄陽中城西北角掘倒。

雨中兩軍弓手相互攢射,弓弩筋弦大半受浸而廢,秦軍出動騎兵掩護,在城東也發起攻擊,分散晉軍精力,城中箭矢消耗一空,秦軍戰馬傷損同樣激增。

冷兵器時代,突破後的堵口戰鬥,最為殘酷,拼的就是看哪一方精神率先崩潰。城牆倒潰後,又冷又疲的秦軍士氣勃發,甲士一擁而入,卻發現如入甕中,退守內城新築城牆的晉軍則是奮起反擊。

新牆修建倉促,拆去城內屋舍取材,高只六、七米,但於秦軍而言,卻是難以逾越的險隘,蟻附攻了一陣後人手摺損不斷增加,又突破無望,只得下令退出城外,依託擱淺船隻趕製器械,冀圖再次強攻,可軍心已是不堪。相反,晉軍士氣高漲,秦軍要忌憚的不光是守城晉軍反擊,還有上游江渚水寨小股晉軍的襲擊。

更現實的問題,就是秦軍滿以為能夠突襲得手,出擊的船隻空間更多用於運送士兵、戰馬,除了隨身乾糧外,沒有額外運載軍糧。襄陽守軍後續的反擊,也沒有強攻檀溪口,而是自北側走水上火攻。奇襲城下的秦軍眼見失利,即使拖延下去,後續補給因為漲水,短時間內也難以調撥,為免船隻遭焚陷入絕境影響圍城大局,於是選擇譭棄擱淺大艦,餘眾登船直接撤往北岸。

前秦進攻受阻,雖然在城東接連發起攻勢,可勁頭卻一次不如一次,軍中士心日漸頹喪。而進入冬季後,同樣出現水、旱災害的關中,在夏、秋兩季收穫後勉強維持的後勤,也隨著各地庫存糧秣見底,輸送至樊城的軍糧,批次也逐漸延期。

秦軍以多敵少,卻因為各種限制難以盡出全力,使得兩軍氣勢此消彼長。入冬後,在峴首山晉軍的配合下,朱序屢屢帶兵出城襲擊,秦軍全面收縮,退回城東土城憑河堅守拒不出戰。晉軍因為兵少,反而無可奈何,慢慢習慣這種節奏後,以寡敵眾所致生理、心理上的雙重疲憊都爆發出來,加上跨年進入正月年節,將吏、士卒由上至下也跟著懈怠起來。

喜歡雍涼風雲請大家收藏:()雍涼風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章節報錯(免登入)

上一頁 章節列表 下一章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