龜茲也有石窟,比起樂尊和尚在敦煌開鑿的第一座石窟,年代要更加久遠,但這並不出奇,佛教就是經西域傳入中原,石窟藝術的傳入就如礦石伴生一般,而且早在晉武帝太康年間,龜茲王就曾遣子入朝奉侍。
經歷了二十多年內爭的前涼,除了姑臧等西域商路必經的大城,早已是國力凋敝、疆域收縮。
而樂尊和尚開鑿石窟這些年來,利用商路的繁榮,透過人員、物資的往來,早已將其境內虛實、地理要衝查探詳細,並作成圖籍。
河西四郡由西向東,依次為敦煌、酒泉、張掖、武威,其地處黃河以西,為兩山夾峙,即河西走廊,金城郡則是在武威郡以南。
張天錫殺死使者拒絕入朝的訊息傳回,八月,梁熙、姚萇、王統、李辯等人就率前秦軍隊從清石津今甘肅永靖以北)渡河,迅速拿下河會城今蘭州以西),守將前涼驍烈將軍梁濟投降。
梁氏是雍、涼望族,在安定、略陽、武威等郡都有分支,梁熙與其弟梁讜並稱二梁,都以文章清雅秀麗著稱,時人評價說:“關東堂堂,二申兩房。未若二梁,環文綺章。”
二申是指魏郡申氏的申紹、申胤,兩房則是指清河房氏的房默、房曠。
隨後,苟萇率主力從石城津今蘭州以西)渡河,與梁熙等人會合後,攻克纏縮城今永登以南)。
前涼方面,受命領兵抵禦的大將馬建這時才弄清,前秦軍隊的規模是他的五倍還多,加上小城簡陋不足倚恃,於是心生畏懼,率部從楊非亭今永登以西)撤往清塞城今古浪境內)駐守。
張天錫得知前線訊息後,以其親信徵東將軍敦煌常據統兵三萬前往洪池嶺今天祝西北烏鞘嶺)駐守,遮蔽退守後整頓恢復的馬建所部,他本人則親率五萬餘眾駐兵在金昌城今永昌以北)。
洪池嶺在清塞城以南,兩地都在前涼都城姑臧東南方向,可張天錫所在的金昌城卻在姑臧西北,是西晉名將馬隆所築。
一邊指望前方將領以少敵多頂住壓力,一邊卻把大量兵力留在後方的自己身邊,張天錫對麾下諸將都不放心,況且這些臨時徵召起來的軍隊,裝備、訓練、後勤也都十分匱乏。
張天錫殺死使者已經決意抵抗,可到對敵之時,前涼內部卻還有臣子或建議投降、或猜忌統兵大將。
駐軍金昌城後,安西將軍敦煌宋皓就建言說他晝查人事、夜觀天文,發覺秦軍難以匹敵,不如投降,這種時候張天錫也生怕激起兵變,只好將其貶為宣威護軍,不作嚴懲。
廣武郡治所即今永登)太守辛章則詆譭退守清塞城的馬建,說其出身行伍,粗鄙不識忠義,必然會叛投前秦。
此時的姚萇已經是步兵校尉,從降將出身積功升至中兵嫡系,他奉主帥苟萇之命,以三千選鋒甲士為前驅,繞過被前秦主力困在洪池嶺的前涼常據所部,直接進逼清塞城。
幾天之後,得知後方訊息的馬建失去戰心,率所部萬餘人主動出降,餘部盡皆潰散。
困守洪池嶺的常據得知後路被切斷,又沒有援軍到來,堅守數日軍糧不繼,只得引軍下山突圍,隨即被苟萇擊敗。
“吾三督諸軍,再秉節鉞,八將禁旅,十總外兵,寵任極矣。今卒困於此,此吾之死地也,尚安之乎!”
亂軍之中,常據落馬,其部下董儒讓出坐騎,卻被拒絕,他脫下頭盔,朝著姑臧所在方向稽首作拜,隨後拔劍自刎,其副將軍司席仂也被秦兵殺死。
十年前,前涼張天錫親自領軍,進攻割據枹罕的李儼,那時常據就是從徵的統兵大將之一,卻為領兵來援的前秦王猛擊敗,以多敵少、以逸待勞還大敗而歸,一直令他耿耿於懷,視作恥辱。如今再次慘敗,令常據喪失了活下去的信念,前涼不是沒有敢戰之人,卻總是因為戰場之外的因素而戰敗。
八月末,前秦大軍主力進據清塞城,張天錫派涼國司兵趙充哲領兵拒敵,兩軍在赤岸今武威東南)大戰,前涼軍隊慘敗。
趙充哲陣亡,所將四萬餘眾,戰死、被俘三萬八千餘,周邊都是缺少人煙的荒灘,加上溪流深溝阻隔,潰敗後的涼軍根本無處可逃。
張天錫因為殺死使者沒有退路,親率剩餘涼軍出金昌城迎戰,結果城內旋即發生叛亂,他只得丟下不到三萬後續強行召集來的步卒自潰,只帶數千騎兵逃回國都姑臧。
第二天前秦先鋒到達姑臧城外,當時這座大城以商業繁榮著稱,城牆防線對於剩餘的涼軍來說太過廣闊,更沒有足夠兵力作為預備,城內吏民也缺乏抵抗意志。
於是張天錫出城請降,隨後被苟萇送去長安,苻堅封其為歸義侯,如前燕慕容暐一樣拜為尚書,賜第安置,涼州各郡縣盡數向前秦投降,張氏前涼就此覆滅。
前秦滅前涼之戰,秦軍率先集結主力駐兵西河後,八月迅速渡河拿下並穩固據點建立補給線,又透過與涼軍連番決戰取勝,使前涼幾乎沒有反應、喘息的時間,這才能一個月時間拿下姑臧,滅亡前涼,雖然戰前準備足有一年之多,但畢竟是滅國之戰,周邊政權無不為之戰慄。
喜歡雍涼風雲請大家收藏:()雍涼風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