苻堅的嫡系就是中兵,確切的說是雲龍門之變時追隨他起事的少壯勇士和倒戈的宿衛,這些人在他繼位後升任將校,為他掌握二衛、四禁、四軍的中兵,也就是禁軍宿衛和京畿衛戍部隊。
正因為這個緣故,苻堅在位期間,除了王猛,晉升最快的就是中兵將領。出征四方雖然極具風險,可一旦立下功勳,就能加官刺史鎮守一方,有了這樣的履歷,就意味著作為一軍主帥統兵出征。
比如武衛將軍武都王鑑、中壘將軍略陽梁成、射聲校尉安定徐成、屯騎校尉天水姜宇、胡騎司馬王騰王鑑之子,明堂較射之事不久後升任長水校尉)、領軍將軍略陽清水楊定、前禁將軍武都毛當、前禁司馬毛盛,這些中兵將領不是元從之臣及其後輩,就是宗室姻親。
從這些變動不大的官職名稱就能看出,他們掌握的軍隊,相當於漢時的南北軍。西漢之初,北軍屬中尉,南軍屬衛尉,一個負責城北一個負責城南,北軍中尉即執金吾。
東漢光武帝劉秀年少未發跡時,到長安遊學,途經新野聽說有美女叫作陰麗華,於是心生嚮往,在長安看到執金吾走過,因壯闊的場面發出感慨:“仕宦當作執金吾,娶妻當得陰麗華。”
東漢初,將中壘、屯騎、步兵、越騎、長水、胡騎、射聲、虎賁八校尉減併為五校尉,省去中壘,胡騎併入長水,虎賁併入射聲,置北軍中侯監五校,不再有南北軍,三河五校的五校就是這,時人稱為五營,魏晉時改北軍中侯為領軍,管理五校。
而在江左的東晉,因為與二衛、四軍職權重疊,以及內爭、財政匱乏等諸多原因,五校職位漸輕,一度縮減營兵編制。到晉哀帝司馬丕在位時被罷去,南朝時成了如散官一樣的勳職,作為不再領兵的侍從武官,用來安置貴戚。
前秦也有著類似的變化,方向卻恰好相反,並非是閒職,苻堅以降人貴胄出任中兵將領,如冠軍將軍慕容垂、積弩將軍慕容楷、前禁將軍李辯李儼之子),以示信重兼作撫慰。
但這樣一來,作為苻堅嫡系的中兵將領裡面,也出現了不滿的情緒。前秦以護軍制度管轄胡人部落,胡人全民皆兵,但除正卒外,大部分都是隨營聚居的營戶,中兵亦是如此。
相較鎮守一方的外兵各護軍部,中兵內原有的胡人部落被打散、重編的更為徹底,營中將佐隨走隨換,不再是僅奉苻氏為統主,實際卻依附於各部豪酋的世襲部曲。可因為制度革新的時間才十來年,原先的各家酋大在中兵裡仍有著不小的號召力,尤其是與苻氏同為略陽氐酋世家的強氏、梁氏和呂氏。
強氏、梁氏在苻健、苻生時先後成為後族外戚,桓溫北伐前秦時,在藍田附近的白鹿原兩次大戰,秦、晉兩軍各有勝敗,前秦方面死的一多半都是中兵。
第一次交戰秦軍敗績,時為淮南王的苻生在晉軍陣中往來衝殺十多次,要知道他可是有著天生獨眼的缺陷,前秦大將強懷就死於此役。
因為桓溫在灞上駐兵不前,攻陳倉的王擢、出子午谷的司馬勳等於是被賣了,這兩路策應之師在半月左右的時間,先後遭遇苻雄率精銳騎兵突襲後不敵潰退。
第二次交戰晉軍大敗,死傷過萬,戰到緊急關頭,身為主帥的桓溫都親自操刀上陣。
秦軍方面,付出的代價不僅是大量戰馬累死,丞相苻雄也因為疲勞、傷病,戰後一個多月就病逝在軍中。
強懷的舅子就是前秦立國時有大功的樊世,苻健未及加封其子強延就病逝,苻生繼位後,強懷之妻樊氏守在御道旁請封,卻惹怒苻生當場被殺。
苻生在位時為了與大臣爭權,不光是強、梁兩家外戚,連苻姓宗室也殺了不少。
苻堅繼位之初,樊世因不滿王猛的改革,與其庭爭失儀,對苻堅出言不遜,被論罪殺死。隨著王猛、鄧羌誅除不法貴戚、豪強,又殺了一批,重臣梁平老為此出鎮朔方,至死都沒有返回長安,作為回報、安撫、質子,其子梁成執掌中壘營。及至五公之亂期間,因平叛不利等緣故,貶謫了一批,平定過程中又死了一批。
這些空出來的中兵職位,在苻堅提拔政變起家的嫡系後,又形成苟氏、李氏、毛氏、楊氏這些新舊混雜的勳戚,苟氏、李氏分別是外戚後族,毛氏是梁氏的姻親,楊氏則是苻堅的兩個女婿,下辨氐酋楊壁是護軍將軍、仇池宗室楊定是領軍將軍,祖上都是略陽氐人。
而呂氏在中兵之內地位超然,高階將校一個都無,但中低層軍官成堆,歷經苻洪、苻健、苻生、苻堅,都沒有受到政爭株連。呂婆樓是王猛舉主,苻堅繼位後又長期擔任司隸校尉、太尉,如王猛、釋道安、衛平、石越、竇衝這般的親戚故舊數不勝數,也因此備受忌憚。
呂光二十加冠就得到王猛推薦入仕,先為美陽令,後為鷹揚將軍,從征討伐幷州張平,將猛將張蠔刺落馬下,可此後二十年都蹉跎於仕途,呂婆樓病故後仍然被壓制,僅在鎮守洛陽的北海公苻重麾下任郡府長史就有近十年。
呂隆的父親呂寶更不用說了,只在中兵內做個資深百夫長一般的小軍官,因為從徵、外調在軍中服役,一年兜兜轉轉幾個來回,難得有歸家的時候,這顯然也是不正常的。
呂德世的冶監丞也是三年之後又三年,超過十三年履歷的冶監次官,心態上他已經徹底躺平了,手下工匠五、六千人,算上家屬足有數萬人之多,放出去做個州郡長吏,經驗也是足夠了。
喜歡雍涼風雲請大家收藏:()雍涼風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