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網”最新網址:https://wfxs.app,請您新增收藏以便訪問
當前位置:微風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雍涼風雲 > 第二十七章 大品般若、土斷禁區

第二十七章 大品般若、土斷禁區 (第1/2頁)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頁
好書推薦: 大明鐵骨 祖父漢武帝:開局慫恿我爹造反 聚寶盆中的大明 大唐逍遙侯 寡人有病 水滸從李逵開始 無限紀元之戰神傳說 三國之鐵漢柔情 富士山之雪 國色芬芳 人在大明有事燒紙 漢末之我來了 在曹魏打工的日子 炭燒三國 從寒門新郎開始 百年離殤 狼行末日 航海札記 大明之東山再起 崛起1639

釋道安入襄陽時,走到新野派竺法汰及其弟子二十四人沿長江東下建康,當時正值晉廢帝司馬奕繼位。而駕崩的晉哀帝司馬丕,因為虔信於天師道,為求長生斷谷餌藥,最後服食金丹身亡。

其實自東晉第二位皇帝,二十六歲駕崩的司馬紹開始,他的兩個兒子三個孫子五位皇帝裡,除了被廢的司馬奕活的稍久一點,其他四人同樣短命,司馬衍死時二十一歲,司馬嶽二十二歲,司馬聃十八歲,司馬丕二十四歲。

釋道安到襄陽後,腿疾尚未嚴重到不能行走的習鑿齒立即前去拜訪,二人此前雖未謀面,卻已透過書信往來神交多時。入住襄陽白馬寺後,釋道安主動適應東晉朝野崇尚玄學的風氣,每年講放光般若經兩遍,宣揚與玄學相互融通的大乘般若學。

其實在釋道安之前,建康已經有人講說般若學,此人叫作竺法潛,出自琅琊王氏,是王敦、王導族弟。竺法潛十八歲出家,師事於中州名僧劉元真,二十四歲開始講說法華經、大品經,因解義精深又善於表達,前去聽講之人常有數百。

大品經也叫大品般若,三國時潁川朱士行西行至於闐,得到般若經梵書正本,遣弟子送到洛陽,後來譯為放光般若經,與之前譯出的光贊般若波羅蜜經,在品目開合上略有不同,內容大同於大品般若,不過大品般若經被完美譯出,則是後來的鳩摩羅什之功,到了唐初又由玄奘重譯。

竺法潛儀表魁偉不凡,氣度莊嚴大方,司馬睿、司馬紹、王導、庾亮等人都禮敬於他,常有往來。司馬丕繼位之初,多次遣使者到其隱居的剡山相請,他只好從命前往建康暫居,於御筵上開講大品經。

這些短命皇帝的死,與東晉朝堂上的權力鬥爭關聯甚深,可謂是風雲詭譎,琅琊王氏在王敦之亂後權勢受到削弱,蘇峻之亂後庾氏兄弟也相繼出任地方。

司馬衍臨終前,司馬丕、司馬奕兄弟一個剛滿週歲一個尚在襁褓,庾冰建議由司馬嶽繼位,成為接受遺詔的輔政大臣,旋即卻由中樞外任江州刺史鎮守武昌,另外四個輔政大臣則分別是何充、司馬昱、司馬曦、諸葛恢。

何充、諸葛恢祖父諸葛誕,司馬睿是諸葛誕曾外孫)與庾氏、琅琊王氏、謝氏互有姻親,司馬昱是桓溫好友,司馬曦背後則暗藏著太原王氏的影子。

王導死後,琅琊王氏的領軍人物,一個是曾密告司馬紹王敦將反的王允之,另一個是善於周旋、聯合謝安對抗桓溫的王彪之。

司馬衍死前,琅琊王氏與外戚庾氏的衝突已是異常激烈,王導之子王恬守喪三年期滿,僅被任為豫章太守。而豫章當時就是個貶謫流放之所,王允之因此對執政的庾冰不滿,自請卸任江州刺史轉授王恬,他肯定是沒這個許可權的,況且這麼做也是在否定朝廷的權威。可礙於琅琊王氏的權勢,中書監庾冰不得不服軟,任命王恬為吳郡內史,但也順勢拿下王允之的江州刺史,改授衛將軍、會稽郡內史,讓他們去跟江南本土士族碰撞。

比起兄弟庾冰的彎彎繞,庾氏兄弟中行二的豫州刺史庾懌更為直接,派人送酒給王允之,對頭送禮物來,王允之沒理由不懷疑,找了只狗一試竟是毒酒。司馬衍得到王允之密報後大怒,斥責說大舅已亂天下,小舅也要這麼做嗎?庾懌得知後,於事發次月飲鴆自殺,六月初五司馬衍駕崩,八月彭城王司馬紘死,十月甲午日王允之亦死。王允之到建康後擔任衛將軍,沒有接受會稽郡內史一職,前任衛將軍就是司馬紘。

這個時候庾冰對朝廷中樞已經失去了掌控,庾懌、司馬衍、司馬紘、王允之的死都是非正常死亡,他雖然還不清楚是遭了誰的算計,卻意識到這整件事背後是一個庾氏無法抗衡的龐大利益聯合。申生在內而亡,重耳在外而安,庾冰為了不把自己也搭進去,只好匆匆佈置後出鎮地方,為庾氏儲存力量。

庾懌要殺王允之,政治手段之外還有暗殺,公然送毒酒簡直蠢到家了,但事發後人證物證都對他不利,簡直是黃泥巴掉進褲襠裡,加上皇帝外甥的懷疑,他為了保全家族只好自殺。司馬紘則是被人利用,以他宗正加散騎常侍的身份,在司馬衍身邊離間其與庾氏外戚的關係,直到事發前他才察覺不對,裝作瘋病罷職歸家稱病不出,卻還是沒能逃過一劫。

至於晉成帝司馬衍,早在鹹康二年336年)十五歲時就頒佈壬辰詔書,禁止豪族私自將山川大澤佔為己有。鹹康七年,也就是司馬衍駕崩的一年前,他又下令土斷,將南遷的江北世族編戶,得罪的人實在太多。

再看王允之,不僅琅琊王氏的政敵想弄死他,連家族內部也有人想他死,王敦之亂前他告密,王敦死後他和父親王舒派人將前來投奔的王含、王應推入長江溺死。作為對比,當時王敦病死,沈充、錢鳳等人戰敗身死,王含、王應父子也兵敗逃亡,王敦舉兵后王彬與其關係不佳,可聽聞王含、王應可能會來投奔,卻暗中備下船隻接應。以當時的宗族觀念,對於王舒、王允之父子的行為並不讚賞,反而會深為厭惡。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司馬嶽繼位兩年後駕崩,不滿兩歲的司馬聃繼位為帝,十八歲死於建康宮顯陽殿。顯陽殿這個地方就很有內涵了,因為一句何不食肉糜,而為世人熟知的晉惠帝司馬衷,就是死於洛陽顯陽殿,當時掌權的司馬越在司馬衷死後沒有大舉緝查,因此被懷疑毒殺司馬衷。更早些年頭,漢宣帝時,廣陵王劉胥以綬帶自縊而死,死於長安漢宮顯陽殿。

而身為司馬嶽妻子、司馬聃母親的褚蒜子,二十歲成為太后,一生三度臨朝,扶立六位皇帝,稱制近四十年,最後病逝於起居的顯陽殿。褚蒜子的母親謝真石是謝鯤之女,謝鯤的兄弟謝裒生有六子,分別是謝奕、謝據、謝安、謝萬、謝石、謝鐵。

謝石之妻是諸葛恢小女兒諸葛文熊,其出嫁時諸葛恢已逝,王羲之去謝家看新婦,諸葛文熊儀表嚴肅、端莊安詳,儀容服飾光潔整齊,王羲之見其有諸葛恢遺風,感嘆說我嫁女兒時也就做到這樣罷了。

諸葛恢長女諸葛文彪嫁給庾亮之子庾彬,庾彬死於蘇峻之亂後,改嫁陳留郡圉縣人江虨僑姓士族濟陽江氏),江虨博學多才以善於圍棋著稱,任會稽王司馬昱國相。

章節報錯(免登入)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頁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