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了最終答案的三個人,終於踏實了起來。
接下來的那三雙眼睛,就齊刷刷的盯到了他們中間的搪瓷大臉盆中央的袋子中,那分成了幾類的麻辣拌菜。
大眾口味的麻辣拌菜,在任何一家菜市場或賣熟食製品的集市上都可以買到,要是食客對於露天攤販的質量不放心,在那種在大型的商超中,也一樣有它的身影出現。
這種現賣現做,根據個人的口味而攪拌調製的冷盤,帶著它質樸的老百姓的口味與價格,在一經流行之後,就迅速的佔領了家家戶戶的冷盤盤子。
而秦觀三人面前的麻辣拌菜,是798不遠處的農貿集市中的老張家的作品,這位大爺家的麻辣拌菜,總是帶著他獨有的特點,迅速的搶佔了整個798社群的市場。
那就是他家肉菜拌中的豬耳朵與肘子,素菜拌中的油豆皮與青菜。
要想做好一份麻辣拌菜,怎樣才是它的精華所在?
有人說是調料醬汁兒的獨特,才不愧於拌菜這一稱號。
而這個陳醋,蒜汁兒,麻椒炸油,辣椒炸油,料酒,麻醬為基礎拌料的麻辣拌菜,在這些十分大眾的調料面前,光是湯汁的鮮美,可是顯不出老張大爺的手藝的。
之所以張大爺拌菜能夠稱霸市場,一統菜糊,關鍵還是在被涼拌的食材選擇之上。
張大爺家的豬耳朵,都是選用的體型較小的小耳朵,這樣的小豬,耳朵柔嫩,軟骨清脆而不會太韌,就算是牙口不好的老人,嘴饞了的時候,單獨的為自己點上一個整片的滷豬耳朵,細細的切開,也不會吃不下去。
一片巴掌大的小耳朵,只要67塊錢的價格,就可以抿口老白乾,在露著牙齒的微笑中,與對面下棋的老街坊吹上一天的牛b。
而張大爺家的肘子,那就是一絕。他們家的醬肘子,一改普通的老字號肘子中為了經久的售賣而過鹹的傳統。
反倒是甜鹹適度,味道平正,單切上一片,放到嘴中,只覺得肉香滿溢,酥爛無比,卻別無長處。
但是被張大爺的麻辣拌菜的料汁兒這麼一攪拌,卻是如同老虎插上了翅膀,飛龍點上了眼睛,有些寡淡的酥爛的肘子肉,吸滿了味道豐富的調料汁兒,瞬間就變成了另外一種美味。
再也沒有了其他肘子攪拌起來之後的過於鹹的感覺,在吃完拌菜之後,還非要對付上一缸子的涼白開才行。
而這只不過是張大爺家中的肉菜拌罷了,那個吸滿了麻醬,通紅卻不辣的紅油,飽滿的蒜汁以及最開胃的陳醋之後的素菜拌,才是張大爺家的拿手菜。
青菜的燉煮,在於一個火候,而每一種食材,都有它最好出鍋的溫度。
看到這裡,有人就會說了,切!你一個菜市場裡的推著三輪車上邊罩著一個玻璃四方罩子的攤子,還要講究什麼極致的味道!
但是憤怒的秦觀,就會對於此種看客的漫不經心的心理,來上一通憤怒的咆哮了。
正所謂,幹一行,愛一行,什麼東西做到了極致,那也是人間的美味,作為一個食物來說,它本身是不分貴賤的飽食之物罷了。
能將最普通常見的青菜,做出不一樣的味道,那才是真正的屬於美味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