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寨縱深十幾裡,從魏郯的後軍一直綿延到江邊。但這並不算完,魏傕的戰船大大小小,放眼估計能有上千,卻泊得有條不紊。魏傕搭起棧橋,一路延伸到江中;又分作岔路,像便道一樣將各處連線,程茂得意地告訴我,要到哪艘船上,行馬行車皆暢通無阻。
我嘆服地頷首,心裡又有些思索。如果魏郯仍統帥水軍,這樣的壯觀之物,他會如何指揮?我甚至能想到他立在江邊指點,意氣風發的樣子。
可惜,這些都不是他的。將來就算戰勝,魏郯也最多升個虛號。
想到這些,我有些意興闌珊,放下竹簾,坐好。
魏傕的營帳很寬敞,屏風、案席、書架等等,擺設得像家裡的廳堂一樣,案旁還有一隻銅爐在焚著香。
我入內的時候,魏傕正在看著地圖,旁邊坐著魏安。
看到我,魏傕神色和藹。
“阿嫤遠道而來,一路辛勞。”見禮之後,他和聲道。
我低頭道:“兒婦乘車,些許路途不足掛齒。舅氏操心國事,更是勞心。”
魏傕撫須,微笑道:“你看過孟靖了?”
我答道:“正是。”
“孟靖這病來得兇猛,久而不愈。行軍在外的都是粗人,阿嫤既來此處,還當多多照料。”他說。
我行禮:“敬諾。”
魏傕似乎對我照顧魏郯很放心,又談了些魏郯的病況,我將郭夫人讓我帶著魏傕的物品奉上。沒多久,帳外的軍士來報,說揚州使者來到。
我知道魏傕有事要忙,起身告辭。
才出帳外,迎面走來幾人,我看去,當先者是魏傕的謀士馬宵,後面跟著一名衣冠嚴整的文士,臉面陌生。
馬宵認得我,向我行禮,道:“少夫人。”
我還禮。錯身時,文士的目光瞥來,似在打量。
回程之前,我又見了魏昭和魏賢等人,將女眷們託來的物什交給他們。
魏賢、魏平和魏綱都笑得合不攏嘴,惹得尚未有家室的魏朗也妒忌地嚷嚷,說等打完仗回雍都,他也要娶個賢婦。
魏昭拿著梁蕙給他的信,淡笑地瞥了瞥,收到袖中。
“多謝長嫂。”他朝我行禮。
我看他與其他堂兄弟一樣,身上也穿著武服,不過說話舉止,仍舊文質彬彬。
不知為何,我總覺得魏昭是個很特別的人。他有文才之名,有時耀眼,有時則內斂。但是,他一直是個持重的人,並且,他的持重與魏郯全然不一樣。不管何種場合,他總是謙和有禮。就算醉了酒或者所有人都在笑鬧,魏昭也不會放浪形骸。他也健談,但是看人的目光總是清醒而審慎的。
在有些人眼中,這是君子之態,魏昭也很得他們稱贊。可是在我眼中,魏昭總像帶著個面具,教人猜不透他心中所想。也就是這個原因,我無法與魏昭說話熟絡,即便我們同住在一處屋宅裡。
魏安是個真心為兄長擔憂的好孩子,我回去的時候,他一定要跟來,說要看兄長。
我推拒不得,只能帶上他。
我以為魏郯會裝作沉睡什麼的不見魏安,直接把他打發走。
不料,魏郯看到他,笑起來,拍拍他肩頭說好像又長高了,然後,神色悠哉地對這個滿臉疑惑的弟弟說:“我已病癒,但此事只有你、我、你長嫂和子賢知道,不可告知別人,父親也不可,明白麼?”
魏安望著魏郯,滿臉不解,片刻,卻點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