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劉大人又問了幾個問題,關坤瑜無一例外都是沉默了許久之後一口氣從頭背到尾!
奇怪歸奇怪,但背的確實好,所以劉大人也沒有多做追究,只當是天才都有的怪癖,這種人他為官的時候時不時就能見著一個,接受能力早就鍛煉出來了。
問題都問完之後劉大人不禁滿意的點了點頭,無論是關坤瑜的年紀還是剛剛的對答都已經足以讓他直接點為生員了。
不過,難得有個有意思的人出現,劉大人並不打算就這麼輕易的放關坤瑜走人。
“關老友,你和一龍是如何認識的?”
關坤瑜一愣,不知道為什麼劉大人居然會問這種不相幹的問題,隨即又是一喜,劉大人既然用“老友”兩個字來稱呼自己,那麼暗地裡的便是說自己已經過了!
明朝士大夫稱儒學生員叫做“朋友”,稱童生是“小友”。比如童生進了學,不怕十幾歲,也稱為“老友”;若是不進學,就到八十歲,也還稱“小友”。
關坤瑜沒有經歷過童生階段,直接被提拔到了秀才層次,所以也就直接蹦過了“小友”而被劉大人稱呼為了“老友”。
興奮過後,關坤瑜隱去了一些敏感內容之後簡單的說了一下自己和邱一龍相識的經過。
劉大人聽完便嘆了口氣,道:“商賈事,居然又是商賈事……現在的小輩一個兩個都怎麼了!?當真是人心不古!怎麼全都鑽進錢眼裡去了!”
俗話說得好,升官發財!
升官不就是為了發財麼?
又有俗話說的好,千裡當官只為財!
這就就更不用解釋了。
還有俗話說的更好,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
反正關坤瑜絕對不相信眼前這個劉大人是海瑞一般的人物,所以說,劉大人你講這話很有些得了便宜賣乖的嫌疑啊!
當然了,劉大人自己自然是不會有這種感覺得,在他看來只是在教育小輩而已,是一種來自長輩的諄諄善誘。
“關老友你不知道,一龍他父親乃是本官多年至交。當年本官家貧,能靜下心來讀書不為柴米事擾心全有賴他父親,一龍小的時候也是如你一般聰慧,他父親一直想要讓他好好讀書出人頭地,只可惜……唉……他英年早逝,一龍只能早早繼承家業。
若是我說,一龍你這家業尋幾個可靠之人打點便是,以你的聰慧將來高中必然可成一番事業,這也是你爹的心願!”
邱一龍搖了搖頭:“我爹的確希望我讀書,可我雖聰慧,卻做不來八股文章,與其蹉跎其中還不如將我爹留下的基業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