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實的老師也有類似這種“下鄉支教”的專案,領導得做做樣子去參加。
他們到了衛家湧小學,就說看看學校的學生資質。
音樂舞蹈老師還是安排之前晚會的合唱團,先是合唱,還排了段舞臺劇。
宋子君也參與了。
表演完,宋子君的表現十分好,江城去的老師都覺得是可造之材,最好是能到江城去,再接受更加專業的訓練,假以時日,必成大器。
省實的校長和幾個相關的老師苦心婆心地勸宋盈君——
“我們的老師都是國家級的演員出身的,教學方式目前也是跟首都那邊看齊的!”
“孩子這個年紀是可塑性最強的時候,現在開始讀最好不過!”
“而且你妹妹的形象好,現在她對舞蹈戲劇都這麼感興趣,這不正正好麼?”
“你是不是擔心她的文化課?這個不用怕的,文化課絕對不會落下,咱們省實的名聲,你隨便去打聽。”
“還有你說的堂妹,其實也可以安排著一起來,我看她在戲劇創作方面也有可造之材。”
“你不用擔心別人會說閑話,我們會安排她們進相應的班。我們學校其實也有不少關系戶的,你用擔心這個。”
“省實現在有特尖班,那個是給專攻文化課的學生yfn的,然後就是特長班,專給你妹妹和學妹這類學生提供適應的教學。”
“可不是嘛,我們學是真正的因材施教,不是現在那種死板的教學方式的,孩子也有更多的選擇。”
“是呀,而且又不是社會上那種一般的技校,文化課的老師資質也是過硬的。”
這麼一番話說下來,宋盈君也動搖了。
留她們在衛家湧終究不是辦法。
她想留著院子等衛家湧發展是她的事情,現在衛家湧的教育資源比不上江城是事實。
送他們離開的時候,宋盈君跟他們一一握手——
“謝謝你們給我提供這個機會,我會好好考慮的。”
“但我要尊重孩子的意見,我得先問過他們。”
“我會盡快給你們一個答複。”
唐齊臨和校長還有幾位老師最後還是再勸——
“你跟孩子們好好談談,她們估計也想來江城的。”
“孩子的意見是要問,但是你做家長的很多時候得幫他們做做決定,有些事情他們不懂的,你做大人的懂。”
“先帶她們過來嘛,還是孩子,適應適應就好了。”
“我上次是去到衛家湧見過她們的,她們跟衛家湧那裡的人都合不來吧,怎麼看也像是江城這邊的孩子,來這裡不會適應不了的。”
幾個老師也是覺得,宋子君是個有潛力的,哪個老師不喜歡資質好的學生呢?
宋盈君是真心感謝他們,這種機會實在難得。
楊晶莉和衛國就在他們咖啡館窗邊看著。
衛國是覺得這談得肯定不錯。
楊晶莉也看出來的,她看出來之後就更加不甘心:“憑什麼呀!一個不知道什麼地方來的村姑,來江城開個店就想山雞變鳳凰了?這是打算一人得道雞犬昇天了?”
衛國聽著這話相當不舒服,他皺了皺眉,不想去反駁,沒作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