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堂位置她也早就想好了,就跳住宅區附近的,如果沒空位就建二樓三樓,這樣走個幾分鐘就能到,由於星光縣的人數一直有在統計,所以八歲到十五歲的孩子少年共有一萬多,數量佔了總人數的四分之一左右。
有這麼多年紀小的小孩少年郎,黎默言倒是不意外,畢竟生存條件越惡劣,人的平均年齡就越年輕,其實星光縣不到二十歲的人佔了總人數一半,剩下的大半是二、三歲的青中年人,四十歲以上按照現在的社會情況,其實已經算是老人,在接連的災禍下,身體素質下滑的老人很難挨過來,所以數量會比較稀少。
考慮到現在大家的日子剛剛好起來,各種物慾爆發,啥都想要啥都想買,全部沉迷賺錢,這種情況下,半大的孩子其實也是重要的經濟來源,讓這些孩子放棄賺錢,去反而要花錢的學堂,恐怕會有不小的阻力。
黎默言短暫思考之後,決定先放棄招十歲以上小孩進學堂的想法,對方想要來讀書當然歡迎,如果不來,她也不會強制對方過來,這種強迫領民違背自己意願去做某件事是最差的做法。
想想也知道,如果是她自己不想做,卻被人強迫去做,不做就是違法違規,都會氣炸了,百姓也是人,將心比心他們會不生氣嗎,即使這麼做的目的是為他們好,一樣不可取。
其實處理起來很簡單,只要等學堂做出成績,到時候她不用開口,大家都會搶著來上學。
十歲一下的孩子數量要少很多,總共才三千,裡面還包括剛剛出生的嬰兒,她想想覺得可以將門檻降低,定為六歲就能上學,將這事和杜正明聊了聊,因為那個勸學的天賦,希望對方能來帶這些六七歲的小孩。好讓孩子更快靜下心。
之後就是教材的選擇和印刷,以及通知家中有小孩的人學堂開張一事。
現在條件好了,大家過日子不需要縮衣節食,一日不光能吃三餐,還能買些小食零嘴和水果回家,晚上看電視的時候繼續吃,衣服穿得暖不說,它們開始有不同的功能,有外衣內衣睡衣,還有什麼居家服。
大家以前誰見過這樣的陣仗,全家能穿上自己的棉衣都算是富裕,往往都是一套衣服一家人輪著穿,一個冬天都不見洗,還什麼居家服,他們在家裡根本就不穿衣服,全縮在棉被裡取暖。
要是連棉被都沒有,那就只能往衣服裡多塞點稻草,趁白日暖和的時候多砍柴,硬生生燒柴挺過去。
有黎大人後,他們也是講究起來,在外面勞作穿一套,回到家就換上幹淨柔軟的居家服,休息日出去玩,還要穿另外一套漂亮的,以前家裡連衣櫃都沒有,沒衣服裝什麼,現在衣服多得衣櫃都裝不下,變化實在是太大了。
既然不愁吃喝,十歲以下的娃力氣小,也不指望他們能幹多少活,黎大人都派人喊他們去讀書,那就去讀書吧,至少學會算數還能當賬房,坐在屋子裡算賬,總比在面朝黃土背朝天輕松,風吹不著,雨也淋不著。
當然不可能每一家都願意去讀書,來通知的人想到黎大人教的話術就說,“真不去啊?”
對方斬釘截鐵,“不去。”
通知的人點點頭,“那行,我給你劃掉。”
他一邊往外面走,一邊和旁邊的人唸叨,“學堂是黎大人見小孩滿大街亂跑,在蜥車中間竄來竄去危險,找人專門帶著,咋還有人要拒絕?”
“可能是嫌學費貴吧。”
“貴啥啊,一天也才一元錢,娃子鬧騰,這錢不貴了。”
其實他開始說第一句‘黎大人找人看著’時,那個堅決不去的家長就豎起耳朵,等聽到帶一天娃才一塊錢後就後悔了,這樣一比確實不貴,可以說是非常便宜,怕是黎大人自個還往裡頭貼錢。
他們這些當爹孃的也不喜歡自家小孩在外面亂跑,之前真有個娃娃穿過石磚路不看,被蜥車撞到的事,索性蜥車及時避開,沒真撞上那小孩,即便如此那娃手腳都擦破皮,這幾日都沒瞧見人。
“等等,等等。”那人想到這,急忙從兜裡掏出一元錢,“我家圓圓要上學堂。”
“那我給你登記上?確定不改了?”
“好好好。”
一般聽到這裡,大部分不想讓孩子上學的家長都會改變主意,要還是不肯上,黎默言也不會強求,只是告訴他們可以插班,想來隨時可以來。
學堂這事她起了頭,定好大致的框架,剩下的具體要做事宜就不再管,全部交給杜正明來完成,思緒已經飄到其他事情上。
星光縣還有一堆方面需要完善,比如醫療體系,面對這麼多人,兩家醫館實在是太少了,她得想辦法培育出更多的醫師,最好都能動手術,而且能做手術的型別需要增加。
索性有能量方塊,提供給閻王愁後,能夠進幻境練習的人數增加到三人,只是數量還是少,剩下的學徒只能靠這三人來教,她最近就再想這方面還有沒有能夠改善的地方。
雖說黎默言已經不再關注學堂,可這事卻在星光縣引起軒然大波。
以前能夠讀書的人都是世家子弟,或者家中殷實的人家,窮苦人家的孩子是絕不能想的,而這次黎大人的學堂學費低廉,雜貨鋪內本就有便宜的紙張,這就讓所有人都有讀書的機會,這一點放在從前是完全不可能。
小孩之間對於這個訊息知道得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