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第101章 醬油
醬油的事宋大口之前就在準備做, 只剛泡好黃豆,還沒開始下一步驟。
也幸好沒有進行,黎默言記得做醬油的步驟裡, 就需要加鹽,如果加了之前從天河國買來的食鹽,恐怕這缸黃豆都要倒掉了。
她對這個印象很深刻,之前兩批黃豆種出來, 剩下的那點被宋大口要走,她本來是不想給的,剩下的黃豆總共八十斤,即使給食堂,就這點數量也不夠鎮民吃,可耐不住宋大口再三請求。
原來宋大口是拿來做醬油的, 難怪對方說全鎮子的人都能吃上。
這些黃豆經過十小時浸泡, 黎默言再次看到它們,就發現黃豆吸滿水分,每粒都胖上一大圈,表皮也變得柔軟許多。
接下來就是把這些豆子蒸熟,黎默言帶著兩名學徒亦步亦趨跟著看, 等他們學會後, 她就弄個醬油鋪, 由他們專門製作醬油,將這些雜事從宋大口這些人身上分走, 給食堂減輕壓力。
她餘光瞄著那兩名學徒, 她找來的兩人年紀不大, 都是十六歲,對於她而言還是孩子, 可放在古代已經是大姑娘大小夥,要是上頭的爹媽沒了,他們就是家裡的頂樑柱。
黎默言找來的這兩人就是這種情況,有著一串弟弟妹妹,鎮子上的活這些小孩做不了,一個人要養好幾張嘴,日子過得實在辛苦,等醬油鋪支起來,小孩們能給哥哥姐姐幫忙,到時自己再發點獎金,這兩人的日子就能好過許多。
可能是小小年紀就當家做主的緣故,兩個學徒的性子都很沉穩,跟鋸嘴葫蘆似的不愛說話,黎默言叫他們跟著學,當然不指望他們一次學會,只是先讓學徒知道醬油怎麼做,等之後上手就能快些,師父教著也容易。
只是看他們如臨大敵,眼睛死死盯著宋大口,連眨都不敢眨的樣子,嘴裡還念念有詞,她想說點什麼,後來想想能這麼用心是好事。
畢竟做醬油需要發酵豆子,如果這一步沒做好,摻入雜菌有害菌,做出來的就不是醇香的醬油,還是要命的毒.藥了。
食堂這有許多大鐵鍋,黃豆分開蒸根本花不了多長時間,不過宋大口說,黃豆最好能蒸兩個時辰,好將豆子蒸得軟爛些,宋大口找出一個竹桶,往裡面鋪上柔軟的紗布。
這紗布也是用玉棉做的,之前鎮子上還沒有,有個織娘不知怎麼就紡出這種質地比棉布更加稀鬆的紗布,隨後她把這個技巧教給其他人,於是黎默言的鎮子就能穩定出産紗布,用在廚房和醫館那邊。
紗布一鋪好,宋大口就將黃豆倒入其中,黎默言見人幾下就將黃豆扒出,裝滿後又將紗布四個頭系在一起,變為一個漂亮的四方布包,蓋上鍋蓋開始燒火。
宋大口的動作給黎默言感覺就是利索,無論是扒黃豆,還是系紗布,動作都很快而且有力,是真正做慣事情的人,而不像以前網路上某些作秀的家夥那樣,做起來費勁又變扭。
隨著熊熊燃燒的木柴,黃豆很快被蒸熟,只要蒸到黃豆輕輕一抿,就能抿開的程度就行,之後食堂利索的大娘們抓起布包,來到食堂後面的院子,擺著很多竹架子,這裡面積廣,上面沒有屋簷遮擋,相當通風。
宋大口從架子邊走過,手一伸,隨著她走動,一張幹草編織的草蓆隨之攤開,宋大口走到尾,草蓆剛好鋪到尾,多一分不多,少一分不少,和竹架子長度剛剛好,隨後她們將煮熟的黃豆倒入草蓆上,然後用手將豆子攤開攤平,好讓黃豆更快晾涼。
黎默言見此,覺得這四位大娘簡直是超人,剛從鍋裡撈出來的黃豆,倒下時還有熱氣蒸騰而起,她們四人就能直接用手碰,一點都不怕燙,彷彿有超能力。
可她當然知道這不是超能力,不過是在日複一日中練出來。
不知道觸手的膠皮耐不耐高溫,如果耐的話,也許可以製作防燙手套,這樣廚房的大家能舒服許多,雖說已經習慣手掌忍耐高溫,可如果有個手套保護,總能舒服許多。
現在天氣冷,黃豆沒用多久就涼透,之後大娘們將草蓆一折抱起,找到一間同樣擺著架子,且前後都有窗戶的房間,只不過大娘進來後,就把窗戶全牢牢關死,她們將草蓆鋪在架子上,這時候就要倒入麵粉。
黎默言沒想到還要加入麵粉,難怪之前夏季種出黃豆的時候,宋大口沒提過做醬油,因為那時她連小麥都沒有,更不要說製作麵粉。
隨後她發現四位大娘很有技巧翻動黃豆,隨著不間斷的動作,黃豆跳動間粘上一層麵粉,就像是裹上糖霜。
做到這裡宋大口面露難色,黎默言發現這點,“是有什麼難事?”
宋大口看著顆顆‘白豆’,“上面後就是發酵,等這豆子變綠,才能進桶再一次釀制,光是發酵就需要六日,現在天氣冷,時間還要更久,恐怕是趕不上明日做菜調味用。”
“不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