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在心中盤鎮子現有的禦寒物資,首先是玉棉樹。
誠然這棵樹産出的玉棉品質好,觸感佳,人穿上很舒服,可玉棉樹的産量實在是太少太少。
即使那棵奇樹在肥料不斷地催肥下,樹冠展開足足有三百平,花開花落也從來沒停息過,可對於一萬多人,這點産量就完全不夠看。
而且村民不光需要棉衣,棉被、身下的墊被、棉鞋以及棉襪都需要玉棉,一個人起碼要十斤玉棉才能度過冬天,就當是一萬人來說,那就是十萬斤玉棉,而玉棉樹每日的産量才百斤,十萬斤足足要生産一千天,到時候人都凍硬了。
黎默言光是想到這件事,心中就十分焦躁,面對如此巨大的缺口,她口幹舌燥,感覺張開嘴,就能直接噴出火來。
問題太嚴峻了。
即使把官差獵殺的妖獸皮毛,以及從草原那邊收過來的羊毛都算上,對於一萬多人而言還是杯水車薪,眼見著距離徹底入冬,到最寒冷的時候沒多少天了,按照黃老五的說法,距離徹底降溫只有二十日。
二十日啊,要在這二十日裡,弄到足夠能讓鎮民安全過冬的衣物,簡直比登天還難。
黎默言想到這,忍不住舉起水囊大大灌了一口水,冰涼的水從食道一路流入胃,勉強驅散身體中燃燒的焦躁,她定定神,讓自己不要急,任何事只要一急,肯定要壞事。
對於這樣的情況,她不是沒有準備。
首先是草原的牧民,她已經託包部落聯系其他部族,從他們那收取羊毛,草原如此遼闊,生活在其中的部族很多,想來能收到數量不少的羊毛,她得多種些紅薯,到時候去換羊毛。
其次之前從草原回來,吳崇明沒跟著一起,他帶著五輛空車與官差,繼續往草原深處去,如果能遇到部族就換羊毛,要是沒遇到,就用這次賺到的錢,前往草原外的府城去購買禦寒的棉花,或者其他物資。
萬一吳崇明失敗,依舊沒能帶回有用的物資,那她就會去聯系雷安虎,不,還是不等吳崇明回來,她現在就聯系雷安虎吧。
於是黎默言招來一個官差,讓對方去奇山縣城。
最壞的情況是雷安虎那邊也失敗了,大不了就靠燒柴硬度過這個冬天。
星光鎮的地理位置靠南,即使入冬也不會很冷,黃老五也說他們這鮮少下雪,他活到這把年紀,一共也就見過三次雪,而且是薄薄一層,連幹草都遮不住。
這樣一來,冬日白天的溫度也不會很冷,而且幹活時會渾身發熱,鎮子基本上都是體力勞動,這樣一想白日就算穿得單薄些,也不是問題,重點是寒夜。
得多做一些鐵盆,入夜之後在盆裡點燃木炭,人多擠在一起應當能平安度過,對了,之後要是這樣做,一定要提醒村民給窗戶留條縫,以免一氧化碳中毒。
這樣講思緒梳理一遍後,黎默言焦慮的心情緩解不少,看啊,她有這麼多過冬的辦法,哪怕是最壞的結果燒炭,也不是大問題,鎮子其他不多,但木頭最多,加上之前做木屋累積下來的邊角料,用來燒三個月應該沒有問題。
事情思考到這,接下來要做什麼就很清晰了。
能購入禦寒物資的渠道,她都已經派人在嘗試,剩下的就是製作木炭。
雖然不知道原理,但木炭反而要比木頭耐燒,而且最重要的是木炭沒有煙,適合放在木屋裡用,否則燒木柴冒出的煙能將屋子埋了,影響睡眠事小,這種煙也是有害的,不可多吸。
去外面開闊地方燒木柴,倒是不用怕煙,可前後左右沒有木牆擋風,那就太冷了,想要感到暖和,恐怕需要點燃更大的火堆才行,所以還是用碳更好。
只是怎麼製作木炭她不懂,但鎮民裡面肯定有人懂,於是顧典被找了過來。
這是一個幹瘦的小老頭,膚色黝黑,小老兒見到她結巴開口,“顧、顧典見過大人,我、我會制炭。”
黎默言見他緊張便說,“老丈真是厲害,鎮子那麼多人,只有你會制炭,我也要仰仗老丈。”
顧典說到自己謀生的手藝,頓時變得自信許多,嘴上卻很謙虛,“不敢不敢,只是小手藝,鎮子能人輩出,和他們沒辦法比。”
說到這,他又唏噓,“從我還是垂髫小兒開始制炭,眨眼就過去五十多年。”
“熟能生巧,”黎默言抱拳,“這次就全仰仗老丈了。”
顧典立刻跳起來,“大人快起,真是折煞我也。”
兩人又聊上幾句,顧典的緊張徹底被緩和,黎默言就提起制炭的事。
“首先要挖出一個碳窯。”顧典侃侃而談,他帶著大人在鎮子裡閑逛,很快來到後山附近,在山腳某處站定不動,指著一處凸起的土堆,“此處就很不錯。”
黎默言跟著看去,發現這是條只有一米高的突出土石,顧典拿起帶來的鋤頭,就對著土石開挖,隨著泥土石塊不斷被刨出,一個半人高的土洞逐漸成型。